
作為以農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大國,我國高度重視農村的經濟發展,農村財務管理作為農村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工作,其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直接影響農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影響財政資金的運用效率,因而對于社會意義重大。
一、強化農村財務管理的意義重大
首先,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是保證我國財政資金運用效率的客觀要求。國家支農資金作為農村財務管理的主要對象,是國家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投入,國家有必要對資金的運用情況進行監控。農村財務管理活動的好壞決定了財政資金能否起到應有的支持作用,通過強化農村財務管理,對支農資金進行跟蹤監控,可以規范農村集體的經營行為,保證這部分資金用到實處,隨時發現挪用、濫用財政資金等違法違紀現象加以杜絕,避免支農資金無謂的流失。
其次,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影響農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穩定。當前我國農村還不發達,經濟實力依然薄弱,資金作為稀缺的資源備受農村群眾重視。農村財務管理搞得好,農村資金就能保值增值,農村經濟秩序就更加良好,農民生活也會蒸蒸日上,從而干群關系也更加融洽,社會就處于穩定的發展態勢中。
第三,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是新農村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完善農村財務管理,促進農村財務公開,有利于拓寬農村群眾參與社會建設的范圍,享受更多的民主權利,從而密切黨群關系,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社會的和諧發展。
二、我國農村財務管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我國歷來重視三農問題,近幾年來,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監督也不斷強化,不論是財力還是人力投入都加大,對改善農村財務狀況取得了一定的作用,比如政府出臺了一些農村財務管理辦法和指引,規范了基層財務制度建設;各地加強基層財務管理機構建設,促進了基層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但也應當看到,由于我國農村積累已久的諸多問題,制度基礎和實施環境的限制,農村財務管理還跟不上形式的發展,在實際工作中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財務管理水平整體較低,限制了管理質量的提高
一是財務管理基礎工作較差,在制度和流程設置上缺乏規范。一些地方的財務制度不規范、不完整,一些財務制度只是為應付檢查而設,實際沒影響;會計核算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前后期會計方法不一致的情況經常發生,不利于對財務收支的監管;財務處理流程不完整,財務制度執行不夠嚴格,導致整體財務管理水平低下。
二是財務人員素質較低,制約著財務管理水平。很多地方的財務人員沒有受過專業的教育,他
們走上財務崗位可能只是出于偶然,并不具備財務工作所要求的專業勝任能力,因而對會計處理的實質認識不夠充分,在業務處理上變通性極差,編制的憑證及報表準確性極差,難以提供規范的會計信息;而且地方會計人員變動比較頻繁,賬務銜接不及時造成很多掛賬,留下隱患;財務人員培訓與繼續教育工作難以展開,不利于財務人員素質的提高。
(二)內部控制不健全,監督不到位
首先,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認識程度不夠,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相應的內部控制規范指引,導致內部控制工作沒有頭緒、雜亂無章。主要的表現體現在:不相容崗位缺乏有效地牽制,會計兼任出納,既管錢又管賬,現金收支不嚴謹,報銷程序不規范,白條入賬等時有發生;財務人員發生變動時沒有執行賬目交接手續,對歷史掛賬不管不問,出現無人負責的局面,造成集體資產流失的現象嚴重。
其次,缺乏有效的審計監督。當前農村審計工作的定性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給審計規范化帶來一定的阻礙。雖然有些地方設置了審計機構,也有審計人員,但這些人員專業素質不高,有些是會計人員兼職,因而對審計程序和審計方法并不掌握,實際審計時以看賬為主要審計內容,本年若無重大問題,便作為審計通過,所以很難發現農村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審計工作發揮不了應有的作用。
(三)財務公開水平低,很難實現民主監督
在財務公開的周期上,很多地方的財務公開只是擺擺樣子,財務往來和收支情況一年才公開一次,甚至好幾年公開一次,群眾沒有可行的渠道及時了解當期的財務情況,監督無從談起;在財務公開的內容上,往往避重就輕,公開些無關痛癢的數字,一些大額的支出項目籠統的表示,對其明細不加以解釋,民眾也無從過問,給貪污腐敗留下隱患;在公開的形式上,很少采用書面的形式,常采用黑板報的形式,過時便除去,很難留下可以質疑的證據,民主監督實在難以談起。
三、改進農村財務管理現狀的建議
農村財政資金與集體資產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針對現在普遍的挪用、貪污農村資金及資產的社會問題,加強財務基礎工作建設,規范財務行為,做好監督與指引工作,努力提高財務管理質量,阻塞農村資產流失的漏洞,是當前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這需要政府的關注,更重要的是參與農村財務管理的組織自身的努力。針對我國農村財務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本文特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多項措施共同促進農村財務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一,規范與完善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基礎。首先,完善地方財務制度,當前,政府已經發布一些辦法和制度以期規范農村財務基礎工作。之所以地方不按照這些辦法和制度執行,很大的方面在于地方農經管理機構缺乏敦促、檢查和引導。今后農經財務管理機構要加大引導力度,嚴格要求地方建立規范的財務核算制度,完善財務核算基礎規范和流程。基層財務管理組織要按照要求積極改進財務管理,從做好會計核算基礎工作抓起,提高財務核算的科學性和整體水平。其次,增加財務核算硬件配置,適當的引入財務核算程序和軟件技術,提高財務管理的科學化水平,并重視農村財務管理網絡建設,加大信息共享與溝通。
第二,加強財務人員隊伍建設。一方面,要為農村財務管理隊伍融入新的血液,積極開展社會招聘,引進專業的財務人才,做好新老人員更新換代工作,調整好財務人員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二是加大財務人員培訓與繼續教育力度,不斷促進財務人員知識的與時俱進,為財務人員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從而在促進財務工作開展的同時,有效的減少人員流動,避免財務銜接不及時帶來的問題,為財務管理效率的提高創造積極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