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油田是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下屬的第二大油氣田,經過30多年的開發建設,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油氣勘探開發、工程技術服務、石油天然氣化工等綜合優勢的國有特大型企業。近幾年,油田陸續出現了員工“走工”現象。走工是指員工在油田前線上班而回離之較遠的總部基地居住的現象。由于油田企業的特殊性,前些年,“走工”現象在油田并沒有市場,可是隨著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越來越多的前線員工相繼在總部基地購置房產,安家立業,“走工族”愈發的壯大,而由此帶來的各種問題也逐漸浮出了水面。
一、誘發員工“走工”的原因
據統計,截止2011年9月,筆者所在中原油田采油四廠共有員工3810人,平均每天有800多名員工往返于總部和前線之間,占全廠員工總數的五分之一,并且,這比例每年還在不斷擴大。從總部到前線來回路程80多公里,每天折返跑不僅費時、費錢、費力,更主要的是隨著乘車次數的增加,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也隨之加大。那么,為什么員工還“樂此不疲”呢?為此,筆者進行了專門調查。
1.前線職工子女教育條件差。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優質的教育資源都集中在總部地區。以筆者所在單位的中小學為例,每個年級段只有一、二個班級,且80%為附近農村孩子,無論是學校的硬件設施還是軟件設施,都跟總部學校有較大差距。因此,前線員工為了能讓子女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從小學、初中,甚至是幼兒園開始,就使出渾身解數千方百計找人、找路子、找關系,四處奔波,只為能讓孩子在總部上個好學校。開學后為照顧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加入“走工族”成為必然。因此,選擇在總部購房或租房“走工”的實質已經演變成為子女擇校的問題。
2.前線醫療水平滯后。醫療條件和醫療水平是人們選擇居住地時的重要標準。目前總部地區的醫療水平高于前線數倍、數十倍。大部分前線醫院環境衛生差、醫療設施落后、藥品不全、醫生業務水平參差不齊,遇到小問題就建議病人轉院,令許多前線員工不滿。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觀念的變化,前線員工更愿意多花錢到大醫院去看病。據調查,75%的員工表示對前線醫院不放心,10%的員工表示即使小孩患上感冒風寒也必須上職工總醫院等大醫院就診。因此,總部優質的醫療資源成為許多前線員工,特別是家有行動不便的員工選擇成為“走工族”的“助推器”。
3.前線房價低廉。住有所居是每個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來,油田總部房價“一路攀升”的勢頭時刻牽動著人們神經,一套100平方米的商品住房需要花費40多萬元以上。“現在不買,以后更買不起”、“寧可當負翁也要咬牙買房”,于是許多前線員工,甚至是還沒有購房能力的年輕員工也迫不及待的提前“擠”入“房奴”行列。同時,前線的房子越來越貶值,筆者所在單位一套69平方米的住房僅能賣到3萬元,而同等面積的總部住房卻可以賣到30萬元左右,價值相差十倍。在全國房價不斷抬頭的大環境下,許多前線員工心理存在巨大落差,感覺生活在前線很沒有面子,相互攀比的心理讓他們千方百計把家往總部搬,加劇了“走工”現象。
4.前線職工家庭生活質量不高。照顧好家庭,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據調查,筆者所在單位“走工族”的平均年齡在37歲左右,一般都家有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顧。而作為子女,寧愿自己總部、前線來回跑,也不忍心讓老人放棄城市生活。在“走工族”中,年齡在25歲左右的員工占到18%,絕大部分為獨生子女,總部優越的居住條件、消費方式和服務設施,以及為了更好地陪伴父母生活讓他們“沖”當“走工一族”。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絡和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也讓“走工族”逐步壯大。
二、“走工員工”給企業帶來的危害
據筆者調查,2009年以來本單位共發生交通事故10起,其中,發生在上下班途中的事故8起。上班不安心、工作質量下降、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也是“走工”帶來的深層次影響。
1.走工不利于和諧建設。由于油田的福利房源有限,大部分員工只能購買商品房,以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計算,每年要繳納的供暖費、物業費等近4000元,占普通員工年收入的15%左右,而前線閑置房同樣要交水電費和供暖費,科級干部還要上交物業費。面對前線房子賣不掉、租不出、退不成卻仍要被強制上交暖氣費和物業費的問題,許多員工心存怨氣,不愿意交“雙份”費用,給隊伍管理和穩定工作帶來了困難,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和諧建設。
2.走工不利于成本控制。前線單位每天往返總部和前線的車輛不計其數。每車的燃油費、停車費、汽車損耗費、維修費用等,以及單位為家住總部的單身員工報銷的交通費,一年的成本費用是一筆很大的開支。此外,從筆者所在單位到總部的車費是8元,不算下車后到家的公交車費和打的費,一月的車費是300多元,對普通員工來說是一筆非常大的開支。另有部分走工員工經常出現遲到、脫崗、早退等現象,無形中增添了許多人工成本。
3.走工不利于正常生產。“身在前線心在城”是“走工族”的真實寫照。許多走工員工“根”不在前線,一心想著回總部,對工作不負責、熱情不高。部分員工(尤其是女工),只要接到家里或者學校的電話,不管工作多重要都會立馬放下趕回總部,來得晚、走得早,致使很多生產問題找不著人解決,雖然手機、電話方便了大家的溝通協調,但突發性事件仍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到了生產協調。
4.走工不利于廉政建設。深入群眾、聯系群眾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但一些領導干部因為“走工”,疏遠了與職工群眾之間的距離,脫離了職工群眾的直接監督。比如,現在生產車輛控制越來越嚴格,為了能“走工”,各盡其能,部分員工利用承包工程、施工方車輛等“便車”,和乙方越走越近,難免會發生一些不正當交易等。更重要的是“走散”了思想,“走丟”了根本,作風漂浮,做工作不走群眾路線,想問題不考慮群眾利益,不真正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致使許多職工群眾有看法、有怨言。
5.走工不利于安全生產。截至2011年9月,筆者所在單位共有私家車266輛。許多員工為了節約時間,經常拼車甚至搭載老百姓的私家車往返總部和前線之間,許多私家車司機沒有經過專業和系統的訓練,成為了新的“馬路殺手”。一些生產崗位員工,為了“走工”經常換班、連班,長時間的在崗工作容易引起思想麻痹,很不利于安全生產。
三、解決員工“走工”的對策
1.加強學習教育,樹立正確理念,變“要走”為“拒走”。面對新形勢、新問題、新情況,“走工”員工要適應時代要求,擔當工作重任,就必須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教育。要認真組織中心組學習、黨員政治學習和職工政治學習,及時把黨和企業的方針、政策、改革的精神傳達給員工,不斷提高員工的自身素質和思想認識。要結合扎實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整頓,引導大家深入分析“走工”問題對危害黨群干群關系、危害企業和諧發展、危害員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切實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牢固樹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思想。要采用多種形式開展專業技能培訓,不斷增強員工干事創業的本領,幫助員工主動立足崗位成長成才。
2.規范制度建設,強化隊伍管理,變“走工”為“住廠”。完善的企業制度是員工的行為準則,是企業科學發展的保障,可有效減少“走工”問題。要建立完善崗位責任制,讓每一名員工在踐行崗位職責的同時,心中有責任,肩上有膽子。要進一步健全員工住宿、值班、考勤、夜查等制度,規范“住廠”行為,讓員工不敢“走工”;同時對能安心住廠、勤政為民、政績突出的優秀員工優先提拔使用,變“被迫住廠”為“自愿住廠”。要強化監督檢查,通過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等形式對干部在崗情況、為民辦實事情況等進行全面掌握,發現違規違紀、工作落實不力等行為嚴肅處理,讓干部“不敢走”,更要“住得下”。
3.健全基礎設施,豐富文體活動,變“栓人”為“栓心”。要大力開展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工作,不斷美化、亮化、綠花、硬化礦區環境,切實提高職工群眾的生活質量,為員工“住廠”提供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要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配備完善文娛體育活動設施,不斷豐富前線員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要積極關心員工生活,大力幫助員工解決生活實際困難,解除員工后顧之憂,讓員工在前線干的開心,住的安心。
4.提高福利待遇,增加工資收入,變“飛鴿”為“永久”。適當提高前線員工的福利待遇和工資收入,可讓更多的員工主動扎根前線工作。要適當發放住房補貼。建議根據市場情況,在前線員工退房時給予一定的差價補貼,或者每月發放前線員工住房津貼,從實質上縮小前線與總部的福利房差價。要適當減免部分收費。每年收繳暖氣費時,部分員工總以“前線房價比總部低十幾倍,憑什么暖氣費還收這么貴”等為由拒絕交納。適當減免相關費用,可以有效減輕員工的經濟負擔和前線的維穩壓力。要適當提高一線員工收入,穩定職工隊伍、緩和倒流現象,還能有效激發員工工作熱情。
5.規范“走工”機制,嚴抓責任落實,變“亂走”為“有序走”。要優化上下班時間。“走工族”一般來說都是早出晚歸,早晨趕早做飯、上班,下班后又要趕回去照顧家庭,可以說是兩頭不見太陽。因此,建議實行“朝九晚五”上班制度,可有效緩減員工生活和工作壓力,讓員工有充分的時間照顧家庭和安心工作。要強化私家車管理。加大私家車司機培訓力度,開辦集中學習培訓工作,從技術上消除安全隱患。同時,禁止私家車主搭載員工“走工”,完善監督考核制度,進一步從交通管理制度上規范員工“走工”。要統一配發公交車。“等車”、“擠車”、“搶座”等是大部分“走工族”每天面對的煩惱,為“搶點、搶座”而早退的現象經常發現,如果油田或者二級單位統一派發上下班專用車,讓員工定點、定時、定車往返總部與前線,可有效變無序“走工”為有序“走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