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理論進一步完善、細化,企業文化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從企業管理理論中分化出來并逐步成為企業的精神文化、成為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企業自身特點的思想、意識、觀念和心理狀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組織和行為模式的集合,它對企業的物質生產和精神文明的發展起促進和導向作用。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現代企業在競爭中生存,在競爭中發展,企業競爭的最高形式是具有競爭力和活力的企業文化的塑造;企業文化的建設是21世紀決定企業興衰的關鍵之一。不同的企業,思想、意識、觀念和員工素質的差異形成了不同的企業文化,造成企業經營力量上的差異,從而使有的企業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有的企業在競爭中被淘汰。因此,培養和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對企業的發展關系十分密切。
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在物質生產活動中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經營理念,以及共同信念和員工行為規范的總和,是企業個性化的根本體現,它是企業生存、競爭、發展的靈魂。
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企業文化能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精神支柱,它是激發員工自勉自力、奮發進取的觀念和行為;激發員工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企業發展提供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2.企業文化能使員工的行為趨向合理化。企業要規范約束員工的行為趨向適合企業發展的要求,僅靠規章制度、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是不夠的。而企業文化具有非行政、非經濟的控制功能,它能引導企業和員工進行自我控制。因為企業文化是經過大家認同理解的價值觀和道德行為準則,若有人違反,違反者會感到內疚,心理會失去平衡。企業文化對員工發揮著長久的心理自我約束作用,使員工的行為適合企業的發展。
3.企業文化能增強企業的內聚力。企業文化好似一種粘合劑,它能增強企業的內聚力,使企業與員工一體化,有利于減少企業發展中的內耗現象。企業文化所體現的共同經營宗旨、共同價值觀念、共同行為規范形成了一個凝聚點,這個凝聚點具有很強的內聚力,使員工產生共同的語言和集體的榮譽感,從而凝造出企業的團隊精神。在企業發展中,這種內聚力能沖破任何阻礙,成為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4.企業文化為企業樹立起良好的企業形象。優秀的企業文化能夠使企業員工形成統一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準則,并且企業和員工共同的愿景追求使員工站得高看得遠,企業員工會看到企業的發展前景,而不計近利并不懈地努力奉獻。在對外開展經營業務時,形成共同的標準和行為趨向,有利于處理本企業和其他企業、單位間的關系,保持本企業的良好信譽,樹立起本企業的良好形象。
5.企業文化為企業發展指明方向。企業文化引導企業和員工明確地認識到怎樣做符合當前市場發展的要求、符合當前國家的政策、符合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在企業內部它引導員工圍繞企業的經營目標和價值取向協同工作,從而使企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二、當前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很多企業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忽視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企業文化建設工作雖然已經得到了多數企業的認可和重視,但也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其管理理念還沒有轉變過來,沒有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經營、管理與發展的重要意義,簡單認為企業文化建設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在實際工作中,只重視技術、市場等企業經營管理的實際工作,忽視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企業文化建設處于簡單的自然發展狀態。
2.對企業文化建設的認識不足。一些企業長期以來,對如何做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內涵包括哪些內容缺乏明確的認知,認為企業文化的實質和內容就是做一些公關宣傳活動、廣告推廣活動、社會公益活動和職工的文化娛樂活動,而忽視了企業文化中最本質的部分,即企業理念和行為方式的確立與推廣。也有的企業在做企業文化建設時,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視覺文化上,認為統一了著裝,統一了企業的標識,做了形象設計和形象宣傳,就是在做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建設陷入了形式化、膚淺化的誤區。
3.重視企業文化的設計,輕視對員工的教化。有的企業雖然設計了完整的企業文化體系,但僅僅熱衷于把企業文化設計出來,展示出來,熱衷于通過企業文化的展示改變企業的社會形象,熱衷于讓大家知道企業在做企業文化。而缺乏對員工進行深層次的教化,企業的精神文化沒有得到廣大員工的廣泛認同和接受,沒有轉化為員工的群體意識和整體行動,沒有把企業文化真正轉化為企業的財富。
4.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的隨意性強。在工作中具體表現為:一是缺乏系統的規劃設計。企業文化建設的目的是服務于企業的經營活動,如何將企業的文化力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力,需要將企業文化建設工作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活動結合起來,落實到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去。很多企業各項工作都有年度計劃,唯獨企業文化建設工作沒有計劃,工作開展的隨意性很強,缺乏全面完備的策劃方案和詳細可行的長遠規劃。二是缺乏制度保障。企業的管理層對企業文化的重視不夠,沒有把企業文化建設作為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來看待,沒有把企業文化建設納入日常管理活動之中,企業文化建設工作缺乏一套完善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5.企業文化建設中忽視人的因素。一是忽視員工的參與度。有的企業認為企業文化等同于企業家文化,企業文化建設是對企業家文化的總結和提煉,企業家是企業文化建設的主導者和中間力量,員工只需被動地接受和服從。因而企業文化建設中,多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缺乏自下而上的溝通和反饋,員工沒有參與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來,從而加大了企業文化推廣過程中的阻力和障礙,難以實現預期的目標,難以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影響力。二是忽視員工的發展。企業文化建設的最終目的是既要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又要給員工一個很好的職業生涯。有的企業在進行企業文化建設中,忽視了企業中最重要的因素――企業員工,沒有將文化建設的核心――企業員工作為文化建設的基礎。表現在實際工作中重視企業精神文化的貫徹、推廣,輕視員工的培訓、員工的職業生涯設計和規劃。造成員工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前途和可能達到的職位程度缺乏認識,失去了奮斗的動力。
6.企業文化缺乏個性特色。企業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來源于其自身的獨創性。但企業精神文化建設中,企業往往缺乏對企業的發展歷史,文化積累進行深層的剖析、總結和提煉,而是簡單學習一些先進企業的企業文化,使企業文化沒有表現出企業特有的文化色彩,沒有真正的反映出本企業的價值取向、經營哲學、行為方式和管理風格,沒有在員工心中產生強烈的共鳴。從而無法對員工產生強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無法使社會公眾通過這些精神文化識別企業形象,產生對企業的認同與選擇。
三、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些企業在培育企業價值觀時,往往只會搬出讓人發膩的陳詞濫調或是鐵面無私的規章制度,缺乏特色和操作性。只有采取有效的企業文化建設手段,才能真正使企業文化達到凝聚人心的目的。
1.要善于運用傳統文化。了解平安保險公司的人,大都知道《平安新語》和《每日新語》兩本企業讀物。平安把尋找根基、繼承中華優秀文化作為一項系統工程,編寫了《平安新語》?!镀桨残抡Z》圍繞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三個方面,選編儒學中最精辟的警言妙句,印刷后在全公司倡導、推行。后來公司又編撰了《每日新語》,按“崇德、修養、尚節、述志、慎行、勉學、待人、磨礪、守廉、事理”十章引文釋義。平安人認為,保險公司的企業文化在內核上與傳統文化有很多方面是一致的,所以在儒家文化中尋找營養是情理之中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在利用傳統文化時是結合實際批判地利用,而不是生硬照搬,并力求在宣教時深入淺出。平安的做法不僅使企業的凝聚力增強,而且還在外界樹立了鮮明的企業形象。
2.要善于使用個性語言。例如“愛廠敬業”與“如果你缺少智慧,請你流汗。如果你缺少智慧又不愿流汗那請你離開”這兩句話的核心含義沒有本質區別,但前者已“程式化”了,而后者卻極具個性。企業理念的關鍵是企業員工的接受,要針對員工的文化水平、地域特點來琢磨表達方式。如果是千篇一律,就不會讓員工產生內心的關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有針對性的語言特色不僅讓員工容易理解,而且易產生認同感和自豪感。
3.可借用動物特征。韋爾奇通過著名的“青蛙”理論告誡員工,GE決不能像冷水中的青蛙那樣,面臨危險卻得過且過,否則,不出十年企業必定衰敗。西安楊森為了培養員工的奮斗精神和團隊精神,分別用“鷹”和“雁”作比喻――“鷹是強壯的,是果敢的,它敢于向山巔和天空挑戰,敢于伸出自己的頸項獨立作戰。鼓勵出頭鳥,做搏擊長空的雄鷹,成為全世界優秀公司的雄鷹”。楊森正是通過鷹的精神來喚起員工特別是銷售人員的奮斗意識。另一方面,楊森公司為培養員工的團隊精神,又推出了“雁”的形象――“雁在飛行時總是列隊飛行,如果某只雁離隊,它就會感到孤獨和阻力,它就會立即飛回隊伍”。公司還解釋了“鷹”和“雁”的關系:“雄鷹是針對企業外部而言的,要求企業主要業務人員和管理人員要勇于接受挑戰性工作,雁是對內部而言的,號召大家擰成一根繩,調動企業所有的資源,共同促進企業發展?!蓖ㄟ^熟悉的動物企業文化的傳播可化呆板為生動,化平庸為神奇。
4.整理和傳播企業故事。大凡一個人新到一個組織,都會有意無意地聽到一些關于組織以前的“典故”,這些典故無疑會將很多信息傳達給新成員,使他體會到自己所到的組織是怎樣的一個團隊,有什么理念,贊成什么,反對什么等。很多企業善于選擇那些最有代表性的“典故”,加以提煉甚至是合理加工,然后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渠道在企業內外傳播,以達到宣傳企業理念的目的。張瑞敏砸冰箱的故事不僅使質量意識深入人心,而且還在社會上廣為傳頌,擴大了海爾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砸冰箱的故事在海爾發展史上占據重要位置,對全公司的質量意識起到長期的警示作用。當然,有意義的企業故事并非一定要驚天動地,只要能傳達企業文化的精髓,符合企業實際,小故事也很有效果。例如某公司營銷部辦事員小張是和老板打天下的三位元老之一,資格最老,且是老板的弟弟。但現在還是辦事員,而營銷部的經理卻是“空降兵”。老板認為,小張有功勞,但管理能力不夠,所以就通過能力考核讓“空降兵”李先生擔任了營銷部經理。這種真實的故事,比喊千遍“公司任人唯賢”更有說服力。
5.塑造企業英雄。企業英雄是企業價值觀的化身,是組織力量的縮影,是企業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從企業中發現和塑造企業英雄,是彰顯企業文化特色的有力手段。管理的意義在于創造英雄,這里的英雄即是通常所說的先進典型、開拓型人才、革新迷等。英雄人物是振奮人心、鼓舞士氣的導師,是眾人仰慕的對象,他們的言行體現著企業的價值觀。他們不一定擔任企業的高級職務,也許算不上出類拔萃的人才,但在他們身上體現著企業所要弘揚的某些精神,具有強大的號召力,成為企業文化的一個代表性“符號”。對內來說,企業英雄是員工心目中有形的精神支柱;對外來說,企業英雄賦予企業文化以特色,使企業在公眾心中具有形象感和親和力。培養企業英雄需要有良好的機制,否則就是一句空談。美國著名大企業―――明尼蘇達礦業和機械制造公司有一套支持冠軍的制度,并有冠軍保護者,其中保護者就是經理冠軍。經理冠軍是從過去的產品冠軍中產生的,他們的行為往往是“非理性的”,常遭到打擊。而今作為經理冠軍,他會全力支持和保護那些革新迷和青年產品冠軍。這個公司的經理不是“老板”而是教練員,是員工的良師益友。革新者的成功在公司里會得到承認和慶賀,當一項新的、贏利的產品達到百萬美元銷售額時開發該產品的集體會受到嘉獎。明尼蘇達礦業和機械制造公司給員工一個充分發揮創造能力的環境。
6.運用企業儀式。企業文化中的儀式包容范圍很廣,其中有工作儀式、管理儀式(包括各種會議)、社交儀式以及各類慶典、獎勵儀式等。至于聚餐、聚會、晚會,郊游、體育活動等也都帶有儀式含義。儀式不要僵化而要因地制宜,要有利于傳達企業文化,因此企業可以自己創造出新的儀式。儀式可以把企業運作和員工生活里發生的事情戲劇化,借以弘揚企業價值觀,從而強化自身的企業文化。抽象的價值觀往往要借助于儀式而變成生動、具體、可遵循和操作的東西,缺乏儀式的表達方式,企業文化往往會變得僵硬呆板和難以捉摸。分布于日本國內外的20萬松下職工,每天早上上班時唱晨歌,背誦“松下精神”,下班前唱晚歌。通過這些儀式,昭示了公司的價值觀,增強了員工的歸宿感和自豪感,從而使企業文化真正“活”在員工心里。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格局之下的企業競爭已經滲透到文化層面,企業文化是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來源。企業文化雖然不能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卻是企業能否繁榮昌盛、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優秀的企業文化必將成為企業長遠發展的動力之源,而要構建優秀的企業文化必須要求企業經營者準確把握企業文化的內涵與功能,利用多種創新有效手段不斷探索不斷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