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我國經濟發展也作出了很大貢獻?;仡櫦庸べQ易30多年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一直伴隨爭議,褒貶不一。近年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問題成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焦點。在廣東產業結構調整和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加工貿易是廣東制造業結構調整的重點之一。本文以筆者參與的課題研究與調查為基礎,對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實踐探索中出現的新動向與新特點進行分析與闡述。
一、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回顧
隨著跨國公司經濟全球化布局的完成,形成了全球生產網絡。從國際分工的發展來看,產品內分工逐漸成為國際分工的主流形態{1}。在國際分工模式演進與我國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憑借獨特的地緣、人緣和政策優勢,廣東尤其是珠三角地區制造業在全國率先融入了全球生產網絡/全球價值鏈體系,并逐漸發展成為世界制造業基地。
1.發展概況。廣東是我國最早開展加工貿易的地區之一,得益于得天獨厚的政策和區位優勢,加工貿易一直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加工貿易在我國對外貿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對于廣東這個貿易大省來說,加工貿易的發展更是舉足輕重,長期以來加工貿易在廣東外貿中“三分天下有其二”,出口更是占到75%左右;在珠三角“世界工廠”形成的過程中,加工貿易更是居功甚偉。加工貿易占廣東全省進出口總額的比例從1990年的68.66%、1995年的71.82%,到1998年75.43%的頂峰;此后逐步下降,2008年,廣東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達4171.47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61.03%;2009年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大有所下滑,但進出口總額仍達3559.41億美元{2},占全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略有下降,為58.24%(見圖1)。
2.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總體狀況。雖然廣東的加工貿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對經濟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從價值鏈環節看,很多企業也已越過了簡單組裝而進入到加工階段并逐步接觸到設計、營銷等高附加值階段,但總體而言,仍然處于全球生產網絡中的較低層次{3},轉型升級乃是大勢所趨。近年來,隨著資源、環境因素的制約,勞動力價格提升以及匯率變化等方面的原因,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成為廣東尤其是珠三角面臨的巨大壓力與中心話題。
對于加工貿易升級轉型的認識以及類型,裴長洪(2008){4}、隆國強(2008){5}作了較為全面的總結與評價,對從來料加工到進料加工、企業增值率的變化、產品的變化、貿易方式的變化等方面進行了探討。曾貴(2011){6}則從機制的角度,對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動力機制、學習機制、創新機制和支撐機制進行了分析。
根據我們的研究,廣東加工貿易的發展過程,也一直伴隨著轉型升級的過程,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貿易方式升級:從來料加工倒進料加工。廣東的加工貿易從最初的來料加工為主,1986年進料加工超過來料加工成為加工貿易的主要方式。近年來,進料加工的比重一直維持在75%以上,2008年廣東加工貿易出口2613.59億美元,其中進料加工出口2035.8億美元,占77.89%;2009年加工貿易出口2231.27億美元,其中進料加工出口1755.80億美元,占78.69%。
(2)產業升級:從輕紡到機電和高新技術產業。廣東加工貿易經歷了從輕紡產業到機電產業、再到IT及重化產業的演變過程。1995年,加工貿易項下機電產品出口211億美元,占全省加工貿易出口49.9%;目前形成了以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為主導的產業格局,比重占80%左右。
(3)價值鏈環節升級:從簡單組裝、制造到研發與品牌。廣東加工貿易從簡單裝配開始,逐漸轉向加工制造為主,并不斷向研發、品牌延伸。不少企業開始采用ODM、OBM生產模式,廣東加工貿易已經不僅僅是“廣東制造”。
(4)主體升級:從港澳資企業、臺資企業到跨國公司的進入及內資企業的崛起。長期以來,廣東加工貿易企業一直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導,從以港商為主,到臺商、大型跨國公司的大量涌現。但是,近年來廣東涌現出了一批內資加工貿易龍頭企業,走在了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前列,成為成功轉型的榜樣和排頭兵,例如金發科技、宏昌膠粘帶、國光電器等。
二、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實踐的新探索
在外部環境變化與市場競爭的巨大壓力下,廣東加工貿易一直努力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近年來,在上述四種模式的基礎上,在實踐中出現了一些新的探索與特點。
1.集群化發展與轉型升級:番禺珠寶首飾產業。通過產業集群發展的方式,實現轉型升級,是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方面。梁小萌(2008)提出,加工貿易升級的產業集群戰略,主要包括加工貿易產業園區的建設、創新型加工貿易產業集群的發展、上下游配套產業的聯系、全球生產網絡中知識源的引進等四個方面{7}。不過,番禺珠寶產業通過集群化發展謀求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實踐中,是在政府支持及引導的基礎上,更注重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促進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與這四個方面有所不同。
番禺區的珠寶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的“三來一補”做起,逐步發展成為內地最大的珠寶加工基地。相對于國內其他地區珠寶加工企業分散的局面,番禺區內的珠寶加工企業主要集中在沙灣珠寶產業園、市橋珠寶工業區、大羅塘工業區、小平工業區、欖核珠寶工業區、明珠工業園等數十個工業區內。在這些珠寶產業園區內集中了海關、外經、質檢、報關、保險、押運職能部門,為企業提供集審批、合同備案、核銷、通關、查驗以及押運等業務為一體的真正的“一站式”服務,良好的產業經營環境吸引了包括中國香港、比利時、以色列、印度、意大利、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此投資設廠。
番禺珠寶行業在生產方面具有兩大優勢:一是企業規?;c規模經濟效應明顯,企業規模大,品牌集聚度高,大的廠商員工超千人,一般的中小型工廠也有數百人,規?;黠@;二是精湛的生產工藝與高產品質量,主要集中在鉆石毛坯加工和鑲嵌首飾方面,鑲嵌首飾工藝精湛,也已經超過了世界公認的珠寶業龍頭老大――意大利維琴察,被贊譽為“中國的維琴察”。在生產優勢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的發展,番禺的珠寶產業早已告別了簡單的來料加工階段,不斷向產業上下游拓展,形成了一條較完整的產業鏈,眾多世界頂級的珠寶生產商、專業的珠寶押運商、物流配送和保險商,乃至珠寶的研發設計、報刊媒體等服務機構紛紛落戶番禺??傮w上看,番禺珠寶行業形成了規模化、集群化格局。同時,當地政府注重產業平臺建設,這也促進了產業的集群化進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轉型升級的有益探索。
(1)聯盟方式促內銷。近年來,番禺區政府就番禺珠寶業由出口轉向內銷、由加工轉向制造、由單純的“來料加工”轉向集群式發展開展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區政府設立了專門的特色辦和珠寶產業發展中心,還成立了內銷聯盟。番禺珠寶廠商會等行業協會、商會也積極發揮組織聯動的作用,促進內銷。
(2)打造珠寶產業公共服務平臺促進集群式的轉型升級。積極發揮政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的引導與組織作用,自2004年開始,重點打造珠寶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廣州鉆匯珠寶采購博覽中心、國土資源部國家珠寶玉石監督檢驗中心番禺工作站等機構相繼成立,“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和“廣東省火炬計劃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廣州)”兩個基地也落戶番禺。這都有力地推動了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的發展,有助于形成集原材料產銷、倉儲、配送、成品采購、信息化商務于一體的國際化交易平臺,有利于行業整合資源,促進行業集群化的發展與轉型升級。
2.企業組織建設主導的轉型升級:光寶集團。在廣東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中,通過企業組織建設的變化與調整,從而實現資源的重新配置與整合,在以大型跨國母公司為后盾的外資加工貿易企業中,也是實現轉型升級的方式之一。廣州光寶集團是一家臺資企業,總部在我國臺灣,經過多年發展,由加工廠發展為地區總部企業,其實現轉型升級的關鍵在于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內銷企業的成立。
(1)設立地區總部,提高管理效率。光寶集團在廣州的企業有13家之多,但這些企業在當地沒有統一的管理機構,經營上分別由臺灣總部遠距離管理,微觀業務上各自為政,管理效率較低。為建立統一的管理機制,光寶集團決定在廣州成立地區總部,在經營管理上對各公司進行整合。目前,廣州光寶集團旗下的13家企業按照產品分類形成三大生產經營團隊,光寶科技負責電腦整機、建興光電負責光驅、貝爾羅斯負責通信終端設備。經過整合,廣州光寶在企業發展規劃上更具針對性,充分發揮資源調配優勢,避免單兵作戰。下轄企業既專注于自身優勢電子零配件的研發和生產,又在地區總部的統一調配下完成生產經營任務,實現了電腦整機、光驅、通信設備等三大產品的整合。
(2)設立研發機構,研發貼近生產。2009年,廣州光寶斥資2.8億元成立研發中心,將臺灣總部的光驅研發團隊整體移至該中心,使研發貼近生產,推動技術創新。研發中心攻克了光驅技術升級項目,成功掌握世界領先的藍光技術,將光碟讀寫技術提高到新水平,并成功推出藍光光驅、車載光驅等新型光驅產品。同時,開展數碼影像、光碟播放等關聯技術領域的研究,自主開發了數碼相框、DVD錄放機等終端消費品。
(3)成立內銷企業,開拓國內市場。為開拓國內市場,廣州光寶成立了專門負責內銷的企業――建興(廣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首先,加強自有品牌建設。廣州光寶瞄準國內計算機、汽車制造領域和家用電器消費領域,不斷開發具有自主品牌的新產品,堅持塑造品牌形象。同時,內銷中心還以中國區代理商的身份與惠普、索尼等國際知名品牌開展合作。此外,廣州光寶還在北京、上海等地成立內銷分支機構,與國美等大型電器零售商合作,積極開拓內銷市場。
通過企業組織的變化與調整,廣州光寶的轉型升級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3.商業方法的創新運用與升級:比亞迪。在對企業進行調研時,我們發現,雖然外界對于加工貿易“議論紛紛”,但對企業來說,回歸企業運營,加工貿易本身就是一種貿易方式。以比亞迪為例,在實際的企業運營中,比亞迪打破傳統的加工貿易方式,以商業方法的創新利用來實現加工貿易的升級。比亞迪認為,加工貿易有著明顯的效率優勢,可以提高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1)提高貿易效率。IT產品對于時效性的要求很高,由于加工貿易可以使用清單進出口,每月集中報關,因而可以大大簡化報關手續,提高通關效率,縮短貿易周期;同時,可以大大減少企業在通關方面的人力、物力投入。
(2)運用加工貿易方式開展內銷,可以減少企業資金占用,降低企業成本。加工貿易的進口料件內銷時,內銷征稅相對一般貿易可以緩交稅款,減少企業的資金占用。
(3)可以得到政府鼓勵與資金資助。為促進加工貿易企業內銷,深圳設立了“加工貿易擴大內銷扶持專項資金”,鼓勵內銷。比亞迪2009年內銷量較大,因而獲得深圳科工貿信委的鼓勵內銷資助,其中精密公司得到的補貼為100萬(已達最高補貼上限),比亞迪股份公司為60萬。對企業來說,鼓勵與資助的金額大小還在其次,其中包含的政策導向與扶持涵義更具重要性。
對比亞迪而言,加工貿易是一種貿易方式,真正業務不一定是“兩頭在外”,而是通過加工貿易的方式進口部分原材料、配件,成品銷往國內市場,最后補稅的一種貿易方式。這實際上就是利用政策、法規以及海關手續等方面所提供的現有條件,加以整合與利用,達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競爭力的一種方式。與傳統的沿著產品、產業鏈等轉型升級方法相比,這是一個服務方式與商業方法的升級,也是企業的一種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模式。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發現,雖然外界仍然“議論紛紛”,但在實際中,加工貿易企業(行業)卻正在探索新的轉型升級的方式。經過總結與思考,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對加工貿易來說,企業轉型升級的模式多種多樣,既可以是擺脫全球生產網絡的控制,也可以轉向總體附加值更高的全球生產網絡/全球價值鏈,或在現有全球生產網絡/全球價值鏈內尋求獲得更多附加值的途徑,既可以是單一模式,也可以是綜合模式。目前,我們尚無法準確判斷不同模式的優劣高低。因此,保持轉型升級的多樣性是至關重要的。
理論上和實證研究表明,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雖然有多種模式和途徑,但其核心都是通過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亦即創造價值和控制價值分配的能力,進而獲取更多的附加值。這在經營上符合企業生存發展及追逐利潤的原則。只要符合這一原則,在政策上都應該給予必要支持,不可厚此薄彼。
2.目前國內對發展加工貿易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特別是一些“業外人士”,包括學術界、輿論界及相關政府部門對加工貿易持有批評甚至否定態度。但是,加工貿易只是一種特定的貿易方式,并不必然與低附加值、高資源消耗、污染環境等問題相聯系。在不少批評者中,加工貿易的概念仍停留在“來料加工”階段,實際情況可能并非如此。如果說加工貿易會帶了資源環境問題,那也不是加工貿易特有,在內銷和一般貿易產品生產中同樣存在,治理污染應采取“對癥原則”,而不應針對某種貿易方式。即使是“來料加工”,也不見得就是如此。比如,東莞一家“來料加工”企業,自1988年成立至今,20多年一貫制生產內衣,但其員工隊伍穩定、市場穩定,也無污染問題,對社會的累計貢獻很大。這樣的企業今后很長時間內可能仍有存在的必要。
當前制造業是廣東乃至我國的優勢產業,在目前國際分工格局下,發展加工貿易是發展制造業、實現工業化的一條重要途徑,特別是在我國巨大的就業壓力下,加工貿易更具有重要的意義。實際上,廣東的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一直都在進行之中,對于政策制定者來說,不帶成見、中立客觀,是制定產業和貿易政策需要斟酌、考慮的,要更多地想辦法“以己之長克彼之短”。出臺相關政策之前,一定要做認真的調查研究,多聽取企業、各方面專家尤其技術專家的意見,切忌簡單片面。
3.在實際中,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各行業、企業一直在努力,并積極探索新的模式。就上述案例而言,除了原有的四個模式之外,廣東加工貿易出現了轉型升級的新動向。這可以從企業內外兩個方面來解讀。從企業內部來說,一方面是企業內部資源的整合與傾斜(如光寶集團);另一方面,是行業資源的整合與行業公共服務平臺的提供;此外,就是著眼于提高商業效率進而提高效益,出現了服務方式與商業方法上的創新與升級(如比亞迪)。就企業外部而言,圍繞企業對內銷市場的開拓來轉型升級,既與轉型升級大趨勢也與我國積極向“內需型”國家轉型相吻合。
4.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應是針對整體而言的,并不應該是要求每個企業都實現轉型升級,要求每個企業都來做研發、創品牌,這既不符合現代產業分工越來越細化的趨勢,也不符合我國加工貿易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任何時候,一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都是高低、大小并存。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不一定與大規模、高科技等聯系在一起。因此,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應以“扶優”為主,盡量少用或不用所謂的“倒逼”政策,其基本原則應是“扶優”的事由政府來做,“劣汰”的事則交給市場。
最后,從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角度來說,致力于建立行業信息平臺、交易平臺、研發平臺,是今后以產業園區的方式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的努力方向,政府在此中間可以有所作為,在珠寶、玩具、服裝等方面都可以進行有益的嘗試。此外,在網絡化、信息化時代,如何利用網絡營銷促進加工貿易企業的轉型升級,是今后值得注意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