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紙和刊物是社會意識形態領域中重要的宣傳陣地,擔負著重要輿論宣傳和導向作用,同時又是受市場經濟規律支配的生產企業。當前,我國報刊業正處在體制改革時期,傳統報業正向新型報業轉變,追求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然而,由于我國報刊業一直實行的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的運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掩蓋了在經營管理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漏洞,導致經濟犯罪和貪污腐敗案件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其中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經營管理人員素質不高和控制手段落后、效率低下等原因。但是,報刊業內部缺乏制衡和監督機制,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得力,則是產生上述問題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強報刊業內部制衡和監督,加強對權力運行,尤其是重點環節和重點部位權力行使的制約和監督,建立健全工作中最容易發生錯誤和舞弊環節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于防范舞弊、促使報刊業可持續發展、提高核心競爭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報刊業在內部制衡和監督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治理結構不完善,缺乏權力制衡
由于體制的原因,報刊業沒有完全按照現代企業模式運作。在內部沒有設立相應的董事會、股東會、監事會等內部機構,沒有形成有效的治理機制,沒有明確其管理權限和應承擔的責任,管理層之間缺乏制約和監督功能,難以形成權力制衡,很容易出現內部管理層自利行為和經營的短期化行為,形成一人專權獨斷。廣州日報原社長黎元江、中國財經報社廣告部原副主任李晉虹嚴重經濟違紀案就是內部治理機制失效的典型案例。
黎元江在擔任廣州日報社原總編輯、社長和廣州市委原宣傳部長期間,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財物,多次貪污、受賄,違規截留境外巨額廣告費等,被依法判處十二年徒刑。李晉虹在擔任中國財經報社廣告部原副主任期間,在負責本單位與某廣告公司、某軟件公司等30余家單位的廣告業務中,私自截留廣告款,匯入其擔任法人的公司賬戶中,貪污349萬余元。因此,建立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結構,是報刊業經營與發展的基石。
(二)經營活動中缺乏嚴格的授權審批管理
報刊業經營活動主要由廣告、發行、印刷、管理等幾個部門組成,各部門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它們之間又條塊分割,自成體系。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制約和監督功能。主要表現在缺乏嚴格的授權管理,對部門的管理上授權不清,責任不明,有些部門內各崗位之間職責不清,內部權責脫節,權力得不到有效制約。比如在報刊廣告價格折價、印數調整、發行費用等方面,一些單位沒有實行嚴格的授權制度,或者有授權制度卻不能監督執行,以致出現一些人越權、騙權,個人獲利,單位受損等問題。
(三)會計控制與監督弱化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會計工作人員依據《會計法》賦予的職權,對單位經濟業務事項的合法性、真實性和有效性所進行的監察、督促。報刊單位為了保證經營目標的實現,在日常工作中設置了一些控制制度,如貨幣資金控制、新聞紙采購與付款控制、報刊發行和廣告經營與收款控制、成本費用控制制度等,但執行起來就打折扣。如在成本費用控制方面,發行部門為擴大征訂量,給訂戶贈送物品費用,給發行人員獎勵費用年年增加,一些費用項目缺乏明確范圍和額度的限定。又如采編人員外出采訪,社內有嚴格的差旅費包干標準,理應嚴格執行,但往往有超標準報銷現象。
(四)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監督乏力
加強內部監督有利于堵塞漏洞、完善內部控制,但一些單位內部監督缺乏或內部監督失效。內部審計不到位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報業單位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客觀需要。但是,縱觀我國報刊業內部審計的情況,不難發現,報刊業內部審計并沒能真正履行其應有的職能,有的甚至沒有內部審計機構;有的內部審計職能由財務部門所取代;有的內部審計活動完全按照集團負責人的旨意行事,審計監督流于形式,缺乏剛性和嚴肅性。
二、加強報刊業內部制衡和監督應采取的措施
針對報刊業目前內部制衡和監督現狀,加強和完善內部制衡和監督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報刊業應當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完善內部制衡和監督機制。
(一)規范法人治理結構,加強責權監督和權力制衡
目前我國報刊業大多數單位處于事業轉企業的醞釀階段或進行之中,報刊業應該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管理模式和運行機制,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結構,使決策系統、管理系統和監控系統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完善內部管理監督機制。
報刊業所有經濟業務必須經過授權,并且以制度形式明確各級審批權限,規范經濟業務的權力、條件和有關責任者,授權逐級從上向下,規定各經營單位和各級崗位的職責范圍及業務處理權限。例如,對于廣告價格折扣,明確規定廣告經營負責人的折扣權限,部門負責人的折扣權限,多少折扣以下的價格由報刊社社委會審批。各級管理層應當在授權范圍內行使職權、承擔責任,經辦人員也應在授權范圍內辦理業務,以保證經濟活動的有序進行。
(二)加強會計和審計的監督,提高內控力度
按照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要求,合理設計會計工作崗位,形成內部牽制和相互制衡機制。制定專門的財務制度和業務流程來保證會計信息和經營數據的準確性,并加強必要的業務審核監督。審核監督活動貫穿于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例如,收入方面有廣告價格審核,由獨立的核價人員審核每條廣告的價格并簽章,優惠價格須經授權人批準,保持價格體系的正常穩定;支出方面有印刷費用審核,發行部門對報刊印數和印刷廠結算單上的印數進行比對,核對一致后提交財務部門,財務部門付款前還要再把一次審核關。
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內部監督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報刊單位內部經濟活動和管理制度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合理和有效的獨立評價機構,在某種意義上講是對其他內部監督的再監督。因此,內部審計部門作為組織內部眾多監督部門的一員,擔當著報刊業單位經濟運行多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監督任務,有著其他部門難以取代的地位和作用。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一要建立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專職審計人員;二要提高內部審計地位,增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保障審計意見、結論和建議的公正、權威和有效。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做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明確指出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報刊業作為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加強內部制衡和監督是報刊業單位在體制改革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必須而且必然的選擇。加強內部制衡和監督從本質上來說是單位內部的問題,其根本動力應當來源于單位自身。報刊業只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內部制衡和監督,防范風險,規范經營,才能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并發展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