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階段,紡織服裝業是浙江的支柱性產業,其產業轉移對區域經濟的影響遠 遠大于其它產業。從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浙江紡織服裝業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 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加上產業升級效果并不明顯,在這種背景下,根據本 文研究結論對浙江紡織服裝產業轉移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自主創新能力,以此來減少勞動成本提高帶來的壓力
自主創新能力包括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等。技術創新,即運用現代技術改造 其工藝和設備,加強生產的信息化建設,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生產的自動化水 平,以此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品牌建設可以提高產品的附 加值,進入價值鏈的高端位置,向資本密集型產業轉型,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 另外,應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合作模式,通過稅收 減免、財政貼息、投資扶持等措施,有效降低企業的自主創新成本,提高自主創 新的效率。
(2)加快產業升級,促進產業轉移
產業轉移是手段,而產業升級是目的。浙江紡織服裝產業以民營企業為主, 在全球分工鏈中處在加工制造環節,產業規模雖不斷擴大,但結構并沒有優化, 進而喪失了產業轉移的動力。在現階段浙江紡織服裝產業升級受阻的情況下,應 加快紡織服裝業的產業升級,使具備產業分工的條件,創造產業轉移的環境,從 成本導向型轉移向產業分工型轉移轉變。但不能本末倒置,違背市場規律,用產 業轉移來促進產業升級,防止產業“空心化”。與此同時,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 應充分利用產業轉移帶來的收益,進行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而不能僅僅滿足生 產成本的降低。
(3)加快培育新的主導產業,促進產業轉移
目前,浙江紡織服裝業仍是支柱產業,存在嚴重的二重結構,產業轉移的內 在動力不足。因此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主導產業,例如:大力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海洋經濟和生產性服務產業,以此來促進紡織 服裝產業轉移和產業升級。另外,應充分利用產業轉移釋放的生產要素和發展空 間,發揮浙江資金充裕的優勢,引進高技術人才,支持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加快 發展步伐,為培育新的主導產業打下良好的產業基礎。在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同時,應加快產業問融合,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性服 務產業與紡織服裝產業的滲透融合和交叉發展。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紡織 產業,通過產業創新、產業鏈延伸等多種途徑,培育紡織服裝相關的新興產業, 促進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
(4)發揮政府引導作用,鼓勵有實力的企業向外擴張,順勢發展總部經濟
在成本導向型產業轉移階段,政府應積極引導具有實力的大企業進行擴張性 產業轉移,充分利用轉入地的勞動力、資源優勢.擴大在中西部的市場份額,鼓 勵企業跨地區兼并,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在產業轉移中發展成為區域性、全國性 企業。積極推進中小企業向中西部地區擴張,利用中小企業靈活、協調的特點, 以兼并、合資和訂單等方式,謀求全國范圍的區域合理布局,擴大市場份額,建 立穩定的市場聯系,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為加快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必須與中西部地區形成產業、資源、勞動力等優 勢互補,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產業轉移。應積極發展總部經濟,鼓勵企業將生 產基地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把總部留在浙江。通過“總部一制造業基地”輻射鏈 條帶動區域發展,實現不同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達到產業轉換、功能提升和產 業結構升級的目的。
(5)加快浙江紡織服裝產業集聚的升級,實施跨省區分工戰略
目前,浙江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層次低,價值鏈處在低端地位,面臨風險時規 避能力較差,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政府應鼓勵和引導紡織服裝企業將部分勞動 密集型等對市場形勢比較敏感的生產環節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并在項目審批、投 資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與保障。應充分利用中西部的勞動低成本優勢,擴展產業 集聚的發展空間,自身專注于研發、營銷等附加值高的環節,改變以低成本、低 價格的競爭模式,實現產業集聚的轉型升級。
此外,充分利用區際投資的替代效應,實現“銷地產”的分工格局,全面整 合省外技術、人才等創新資源,實施創立知名品牌等戰略,避免產業發展的路徑 依賴,不斷提高產業集聚防范和抵御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加速由傳統產業集聚 向創新型產業集聚的轉變,促進產業轉移。
(6)建立產業轉移的規范制度體系,提高產業轉移的效益
建立有效的產業轉移機制,加強對紡織服裝產業轉移的規劃、協調與推動工 作。對不利本地區發展的產業轉移需加以適當限制與規范,而對于良性的產業轉 移政府應發揮中介服務和宏觀調控的作用,為企業提供信息指導,包括承接地的 詳細信息、當地的浙江企業網絡組織和投資風險等,減少產業轉移的盲目性及決 策成本。
另外,浙江應加強與轉入地政府的信息溝通、工作聯系及政策協調。建立政 府問聯系渠道與協調機制,包括跨區域產業轉移協調機構的建立和制度法規和 實施細則的制定,協調政府間的利益,解決轉出地和轉入地的公共服務問題,實 現跨區域有關產業轉移的制度協調和融合,加快產業轉移的速度,提高產業轉移 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