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我國現階段企業資本運營風險及成因
資本運營風險是任何企業在資本運營活動中都可能遇到的,而我國企業資本運營風險又有其特殊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 理念風險
資本運營是一種經營理念、經營戰略和經營模式,它對實現企業運行體制和經營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現實中,由于未能全面準確地把握“資本運營”的含義,出現了一系列理解上的偏差。尤以企業購并、資產重組等為主要內容的“資本運營”,只是證券商等中介機構的理解,遠非資本運營的本來意義及完整內涵。但由于對其錯誤的理解,使我國資本運營的理念不能正確樹立,從而為資本運營風險的產生埋下了根源。
(二) 體制風險
1、政府干預過多。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完善,政企還沒有完全分離,再加上各級政府追求政績,從而造成政府對企業的過多干預。因此政府的行政行為勢必影響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違背了企業資本運營初衷,難以實現資本運營的經濟功能。
2、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不健全。資本市場和產權市場的完善,是資本運營的必要條件。但目前,我國資本市場規模小、發育程度低,全國性的產權流通大市場尚未形成,產權人格的確定也不盡合理,這些都降低了資產流動效率,影響了企業資本運營的成效。
3、各項法規不健全。由于我國的資本運營只是起步階段,資本運營所要求的法律不配套、執法不嚴格,因而難以形成對資本運營操作的法律監督和保護。部分企業不是從適應市場經濟、增強企業竟爭力出發,而是利用國家在企業兼并、收購等方面的優惠政策,通過所謂的兼并、收購,搞假收購真炒作,以謀求投機暴利。如在股票二級市場上發生的兼并、資產重組事件中,不少是純屬以追求短期金融利益為目的的。
4、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在健全的市場經濟體制中,社會保障功能由政府和社會承擔。而我國政府和社會由于缺乏對職工的完善的社會保障,這必然影響資本運營的力度和進程,資本運營在職工就業的壓力下舉步維艱。
5、用人機制不健全。在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情況下,企業資本運營的成功與否,直接取決于經營者的資本運營能力。但是,當前我國的用人機制僵化,企業經營者的委任制、職務終身制、經營才能與企業業績脫鉤等現象形成不了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
(三) 財務風險
1、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在一定范圍內允許企業對會計政策進行選擇,這種可選擇性使財務報告或評估報告存在被人為操縱的風險。例如,資本運營中的資產評估、盈利預測這些重大事項都存在諸多可供選擇的方法與標準。如不充分、不及時地披露企業重大事項的會計政策及其變更,勢必造成資本運營雙方的信息不對稱。
2、對重大或有事項與日后事項不能正確及時地披露。目前一些重要的或有事項,如相互抵押擔保融資、未決訴訟、售后退貨、自然損失、債務重組等經濟事項被忽略或刻意隱瞞,直接影響到信息使用者對企業價值與未來贏利能力的判斷,也給資本運營帶來不必要的法律糾紛。
3、不能全面反映企業的理財行為。現行的會計報表體系是建立在權責發生制及歷史成本計價基礎之上,而現代金融業務的飛速發展,使得傳統的會計計量與確認手段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披露;而會計理論相對于現實發展的落后與局限性,從客觀上造成資本運營中的財務陷阱。當前最值得引起“警惕”的是我國企業中大量存在的表外融資行為。
二、企業資本運營風險的規避
(一) 樹立正確的資本運營理念
為了提高資本增值水平,企業應在經營過程中,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資本投向、資產結構、經營對象等,不應把正常的經營活動排斥在“資本運營”范疇之外,不應將收購合并、股權置換、資產重組、項目融資等置于企業正常的經營活動之上。資本運營要求企業以提高資本效益為籌募資金和使用資金的基本準則,以實現資本增值為目的。
(二) 改善資本運營的外部環境
資本運營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它要求相應的政策環境、法律環境、社會環境和人才環境等。為資本運營的順利開展提供服務,以降低資本運營風險。筆者認為,政府應該運用發展計劃、經濟杠桿、產業政策調控資本運營,還應以法律、行政、動員全社會等手段監督資本運營。
1、進一步完善資本運營的各項法規。近幾年,我國陸續頒布了同行企業兼并的相關法律、法規,但未考慮產權交易的特殊性,針對性不強,并且原則性規定多,具體規范少,因此在依照執行中出現操作上的困難。
2、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是與資本運營配套的一項必要的改革措施。當前,我國應致力于建立和完善該體系,范圍應覆蓋全部職工,費用由國家、單位、個人三方面合理負擔,將失業救濟與再就業緊密結合。國家要立法強制實施失業保險制度,并根據失業狀況,調整保險基金的標準,保障資本運營中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并促進其再就業,以此推進企業資本運營更深入、更廣泛地開展。
3、完善用人機制。我國目前缺乏促進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的制度環境,以及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造就一批新時代資本運營戰略型企業家。創造企業家隊伍成長的社會氛圍,形成尊重企業家及促進其走向職業化的社會氛圍,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鼓勵經營者增加企業利潤。同時,為保證出資者的利益,必須對經營者的行為有所約束,避免出現“內部人”控制。
(三) 健全企業內部資本運營的管理制度
1、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加強風險的科學管理。企業在進行資本運營的同時,必須注重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以保證資本運營的健康、有效實施。每個企業都要外抓市場,內抓管理,重視結合實際學習國外的科學管理經驗,挖掘內部潛力,把深化內部改革和加強企業管理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促進生產力發展,促進企業整體素質不斷提高。
2、培養核心竟爭力。核心竟爭力是企業重要的戰略資源,也是企業竟爭優勢的根源。目前,我國不少企業更多關注兼并與收購的短期財務效益,而較少考慮對企業核心竟爭力的培養。事實上,不少具有顯著短期財務效益的兼并對象,由于不能培養企業核心竟爭力做出顯著貢獻,從長遠發展來看,并沒有多大價值。所以,企業資本運營應注意獲取對培養和發展核心竟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的資源。
3、實施穩健操作,重視盡職調查。資本運營中的盡職調查包括資料的搜集、權責的劃分、法律協議的簽定、中介機構的聘請。它貫穿于整個收購過程,是現代企業資本運營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資本運營的成功與否。其主要目的是防范資本運營風險、調查與證實重大信息。我國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引用、借鑒和學習國際上先進的資本運營理念和方法,以攤動我國企業資本運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