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鄉鎮財務會計理論是鄉鎮財務工作者的工作指南,在鄉鎮財務會計管理中具有極高的地位。對于鄉鎮財務會計理論的完善是當前鄉鎮財務會計工作的重點工作,因此就有必要針對鄉鎮財務會計的理論的完善與當前鄉鎮財務會計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狀況做一個探討。以期能夠形成一個科學的客觀的理論體系,更好地在鄉鎮財務管理工作中發揮它的作用。
關鍵詞:財務會計 理論模式 假設 管理
鄉鎮財務會計理論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在理論研究上存在著很多的不足,由于研究工作不到位,在鄉鎮財務會管理中,因為欠缺系統的理論知識,鄉鎮財務工作者大多存在盲人摸象,摸著石頭過河的現狀。而對于如何建立完善的理論體系,用理論武裝鄉鎮財務工作者,以求他們在現實工作中能抵御鄉鎮財務管理工作風險,做好財務管理工作以及風險預防和處置已經是迫在眉睫。下面筆者針對鄉鎮財務會計理的研究重點做一個簡單的分析和幾點思考,以供廣大同行參考。
一、鄉鎮財務會計理論的研究重點
在傳統的鄉鎮財務會計理論體系中存在四種不同類型的財務會計理論結構。下面筆就這四種類型的財務會計理論結構各自存在的弊端加以分析。
會計假設—基本原則—財務會計準則型規范結構。這種結構側重考察鄉鎮財務會計現實系統運行和發展的內在規律性,強調客觀環境對鄉鎮財務會計的制約作用,其結果是這種結構的三個理論要素在邏輯上不一致,前后不連貫,會計假設和基本原則難以指導鄉鎮財務管理工作。
財務會計目標—基本原則—財務會計準則型規范結構。這種結構把鄉鎮財務會計目標即財務報告的目標和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要求作為發展和制定財務會計原則和準則的最高層次概念,強調財務會計信息對決策的有用性,而往往忽視了鄉鎮財務會計現實系統運行和發展的內在規律性,其結果是這種結構中目標的形成缺乏強有力的制約機制,理論研究具有明顯的實用主義傾向,對事物發展的內在規律揭示不夠。
統一會計制度—財務會計方法、程序、任務及財務會計屬性、本質、職能、對象型規范結構。這種結構服務于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要求,把鄉鎮財務會計理論理解為鄉鎮經濟制度的反映,亦屬于需求導向型結構。與財務會計目標—基本原則—財務會計準則型規范結構相比,這種結構是宏觀的,不是微觀的。這種結構經實踐證明,從統一會計制度中歸納、綜合財務會計方法、程序、任務、屬性、本質、職能和對象,是違背研究的邏輯順序的并不利于鄉鎮財務管理工作。
此外,從整體上看,我國原有的財務會計理論結構缺乏統一性,無法從總體上把握鄉鎮財務會計理論體系的歸屬,仍帶有計劃經濟時期“條塊分割”的色彩,是我國經濟體制轉軌過程中會計理論建設不完善的一個表現。這同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加快財務會計國際化進程的要求不適應。因此,需要建立我國統一的鄉鎮財務會計理論結構。
二、鄉鎮財務會計理論完善的幾點思考
1.強化鄉鎮財務會計的目標。鄉鎮財務會計理論是以鄉鎮財務會計為研究對象,因此,研究鄉鎮財務會計,首先就應確定鄉鎮財務會計研究要達到的目標。具體的說,鄉鎮財務會計的目標是提供鄉鎮有關生產經營活動方面的財務會計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
2.強化鄉鎮財務會計假設能力。通過建立鄉鎮財務會計假設體系,確定財務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前提條件,也就是構造一個財務管理客體。加強鄉鎮財務會計假設能力研究使我們有可能對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找出其存在和運動的規律,達到對其本質的科學認識。
3.加強鄉鎮財務會計原則。鄉鎮財務會計要按照會計假設奠定的基礎核算和披露信息,那么,作為鄉鎮的財務會計信息必須科學、規范,確定其應具備的質量特征、確認和計量方式以及對其進行必要修正的彈性規定。
4.注重鄉鎮財務會計方法。鄉鎮財務會計方法是對財務會計要素進行核算和披露的方法和程序。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性管理科學。如何對鄉鎮財務會計對象進行核算和監督,就需要根據假設和會計原則,對會計要素內容進行核算,實行監督,從而需要研究會計的方法和程序,以提供鄉鎮財務會計主體的符合質量要求的財務會計信息。
5.重視鄉鎮財務會計實踐。鄉鎮財務會計實踐是將鄉鎮財務會計基礎理論與會計具體實務相結合的過程。鄉鎮財務會計實踐既是一個實務問題,又是一個理論問題。前者就是建立和完善財務會計管理體制,包括組建會計機構、配備會計人員、制定會計法規、會計制度和會計政策,以便進行會計核算,實行會計監督,完成會計任務,實現會計目的;后者則是研究鄉鎮財務會計管理體制的性質、特點和規律。
6.優化鄉鎮財務會計環境。鄉鎮財務會計環境是影響財務會計理論和會計實踐的各種內外部條件或因素,包括社會、經濟、法律、科技等外部環境,以及鄉鎮管理體制等內部環境。鄉鎮會計環境對鄉鎮財務會計既可能產生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從而促進其發展,也可能產生負面的、消極的影響,從而制約其發展。
7.統籌安排鄉鎮財務會計檢驗。鄉鎮會計檢驗是對財務會計理論體系進行測試、評價、反饋和改進的過程。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鄉鎮財務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相結合,使得鄉鎮會計管理體制進入運行狀態。鄉鎮財務會計能否在會計假設的前提下,按照會計原則,運用會計方法對會計要素進行反映和控制,能否提供符合會計目標的財務會計信息,取決于會計理論體系中每一個構成因素自身的完善性和各個構成因素之間的相適性。經過會計檢驗,如果一定環境條件下,會計理論與會計實踐有機結合,通過會計管理體制的運行,能夠提供財務會計信息,也就實現了財務會計的目的;如果運行的結果不能提供財務會計信息、或提供的財務會計信息失真、失誤,則沒有能夠實現財務會計的目的。在這種情況下,就應通過反饋程序,查找會計理論框架體系各個因素方面可能存在的完善性和相適性問題及原因,并加以改進或修正,以便使鄉鎮財務會計理論體系經得起會計檢驗,保證財務會計目標的實現。
鄉鎮財務會計理論的探索和分析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作,還需要我們在實踐的工作中更加主動地研究其規律和屬性,才能使其更好地大它的作用。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文章中論述有不到之處,請同行指正。
參考文獻
[1]吳水澎:《關于會計理論研究方法的四個問題》,《財會通訊》1996年
[2]戴蓬軍,王建中。會計學基礎[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3.
[3]吳水澎:《財務會計基本理論研究》,遼寧人民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