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來,房地產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但全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副秘書長陳寶存與天洋控股地產集團財務管理中心總經理韓國良的觀點卻不謀而合:房企目前只需“過冬”,不會崩盤。
韓國良認為,公眾不能總關注房企的負債,因為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預售款,沒結轉收入,而更應關注其償債能力和存貨周轉能力和項目的區域,也要關注開發產品的類型、項目在建情況。一個企業能否繼續生存,往往財報之外的信息更重要。
那么,誰會是競爭中最先傾斜的多米諾骨牌呢?韓國良告訴《中國會計報》記者,競爭將淘汰不能適應市場的企業。如盲目擴張、區域定位嚴重錯誤、在限購區域開展業務的企業,不注意業態搭配、項目搭配、開發周期搭配、開發產品集中于某一區域的 企業,不認真重視資金計劃、心存僥幸的企業,以及規模小、融資渠道不通暢、自身體制弱的企業。
現在,很多房企都已經積極開展“過冬”戰略。萬科集團給了準備“過冬”的房企一個合適的應急預案。萬科總裁郁亮日前表示,“萬科已經進入冬天模式,在這個模式下首先就是現金為王,現金流比利潤更為重要。其次是積極賣房,不囤地。第三,更慎重地買地,不能買錯地?!倍?,“限購令”等調控政策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正如金科集團副總裁李戰洪所說,“一線城市做品牌,二三線城市做規模、做利潤?!边@也成為了房地產企業紛紛效仿的運作模式。
韓國良則笑談,房企需要戰略定位準確,好好理解政府的政策方針;內部要加強財務管理,尤其是現金預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