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說自己是學工科的,不善于表達,見到生人還會臉紅,可是一席談話下來,記者絲毫沒覺察出來這是一個性格靦腆的人,“財務部不是撥浪鼓,不能一味搖頭,財務部更不是抹布,出了問題才鼓搗一下。”表達精妙、觀點獨到、思維縝密,這才是現在最真實的他,德寶實業總公司總會計師王曉潤。
這期間,作為全國會計領軍人才行政二期班學員,王曉潤經歷了3年的全方位培訓。除了專業知識,哲學、國際關系學、演講與口才等課程都從不同角度“武裝”了他,發生以上變化就不足為奇了。
后勤財務的三重境界
小到一個節能燈泡、幾斤食用油和面粉的記賬憑證,大到整個單位的預算管理,后勤財務部門面臨的工作繁瑣復雜,管理者則更需要具備較強的溝通協調能力和靈活處事能力。1997年6月,從中國紡織機械工業總公司來到財政部機關服務中心擔任財務處處長時,王曉潤不是沒有遇到過困惑,“對外要合法合規,要面臨外部機構的檢查,對內要解決具體的疑難雜癥,因為一家單位的個性問題往往是沒法拿會計準則去套用的。”工業會計專業出身的王曉潤這時也發現,財務管理者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會計這一個領域,于是,在取得高級會計師職稱之后,他又一口氣接連考取了中國注冊稅務師資格和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資格,在此期間,他還參加了北京大學和國家行政學院聯合舉辦的公共管理專業學習,取得公共管理碩士學位。
回頭再來看后勤財務管理工作,王曉潤為其定義了三重境界:能不能代表單位的發展方向,是不是與員工的利益一致,會不會給單位的未來帶來風險。他是這么理解的,整個后勤財務團隊這些年也是以嚴謹的態度這么做的。“不讓后院失火,讓單位領導放心。”這已經成為團隊的座右銘。
而真正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采用靈活的方式方法。“舉個例子,單位要推行一個指標考核,員工肯定是在考慮,這對自己會有什么影響。這時我們要換位思考,事先準備好幾套方案,比如對于員工收入只做加法不做減法,強化考核和獎懲。
如此一來,新的指標考核推行起來就容易多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單位的事業才有希望。”有時候,某些部門詢問是否可以臨時追加采購計劃,后勤財務部門給出的解釋是,要看目前還有沒有采購預算資金,“當然這些部門如果能在保證單位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盡最大可能地利用現有資源,自行解決這部分資金,是沒有問題的。
財務部門和其他部門共同支撐著組織的正常運行,角度不同、出發點不同,但是目標是相同的,財務工作既是組織發展的根本,也是職工生活、工作的根本。組織在挑戰中運行,財務在挑戰中發展。”持之以恒的基礎工作、有效的溝通協調和靈活的處理方法讓后勤財務部門贏得了理解和尊重。而王曉潤本人也在1999-2003年度、2005年度、2008年度多次獲得財政部機關服務中心先進工作者稱號。
摘掉“面具”來碰撞并傳遞
2008年9月的一個周末,王曉潤從母校天津紡織工學院參加畢業20周年同學聚會現場趕回北京參加一場特別的考試—— —全國會計領軍人才選拔考試。因為壓力大,擔心考不上,在跟同學道別時,他給出的理由是,“要回去學烹飪。”當拿到試卷,看到一組關于審計整改的題時,王曉潤心里有底了,“在后勤財務部門工作,每年都要面對審計署的檢查,加之我有考國際注冊內部審計師的經歷,所以考題對于我來說不算太難。”如愿來到領軍班,經歷了魔鬼式的訓練,王曉潤坦言自己好久沒有動真格地學習了。“以前,我跟同行的交流僅限于在后勤財務協作組,但是那種場合下,每個人都代表了一個部委,不可能毫無顧忌地交流,更不可能把某個業務問題說透。
領軍班的學習就不一樣了,大家都是學員,可以摘下面具交流一些敏感問題,如工資外補貼的發放、事業單位稅收政策等。相互之間掃除盲點,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光在北京,行政二期班就有24名同學,除了集中培訓的那段時間,私底下大家也經常出來聚一聚。王曉潤說,與同學共享信息、開拓思路、解決問題,繼而形成一個交際圈子,是他在領軍班最大的收獲。
將收獲傳遞給團隊,是領軍的精髓。現在,王曉潤將在領軍班的所學搬到了自己所管理的團隊。他要求部門的每一位成員就某一個專業課題進行演講,剛開始有人覺得是一種負擔,到后來意識到自己的能力提升了,便開始珍惜這樣的機會。
為了充分尊重部門員工的自主性,王曉潤還推行目標管理模式,即在每個月月初與部門成員坐下來聊天,每一位成員需要闡述上月工作的完成情況、遇到的困難和當月自己要做哪幾項工作、什么時間完成,“我負責在月底收卷。”王曉潤笑著說。
領軍學習之路已過半,當年的領軍考生如今成了判卷員,但他還是會為自己的某一篇論文得到發表而欣喜,為自己某一次到高校的講學而倍感充實。“今年,我們部門又將會有一名骨干挑戰領軍選拔考試,我祝愿他取得優異成績。”王曉潤憧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