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建立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理論依據
1.1利潤最大、成本最小是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基本法則。只有當其通過出售產品或服務而獲得的價值等于或大于其支出的成本時,企業才有存在的價值;也只有當其擴大收入并降低成本時,企業才能不斷地發展壯大??梢姡门c所費的對比是財務評價的基本出發點,企業的財務評價體系正是通過對成本、費用、利潤等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從而得出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判斷。因此,利潤最大、成本最小是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基本法則。
1.2企業財務評價體系是協調股東與經營者之間的關系的重要途徑。股東和經營者分離后,股東的目標是使企業財富最大化,并要求經營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這個目標。雖然經營者的目標也包括實現企業財富的最大化,但其最根本的目標是增加報酬、增加閑暇時間和避免得不到報酬的風險。要解決上述問題,需要建立有效的選聘機制,考察經營者的專業能力和信譽,還要充分發揮激勵和監督機制作用。而這些措施的實現都必須依靠于財務評價體系,以加強對企業自身的控制和監督。
1.3管理理論是建立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重要導向。二十世紀中后期,隨著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浪潮的沖擊,公司財務的發展方向在傳統財務的基礎上,又吸收兼容了一些宏觀經濟理論與方法。與此同時,美國的一些管理學者把戰略與企業的經營活動結合起來,極大地豐富了績效評價的內容?,F代系統管理理論、權變理論和戰略管理理論的產生,使財務評價方法更為科學,尤其是戰略管理理論的發展為財務評價體系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
2.現行財務評價體系的不足
2.1財務指標不能揭示業績改善的關鍵因素或業績動因。財務指標是綜合性的事后指標,只能對企業經營決策和活動的最終結果進行評價,財務指標可以判斷企業的業績是否得到了改善或有所下降,但不能了解業績提高或下降的原因。企業或部門業績上升的原因可能是可控因素改變的結果,也可能是不可控因素變化導致的。即使業績變化是源于企業內部可控因素的變化,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某一部門的收益指標顯示了改善的跡象,但這一指標的改善是以削減雇員、降低產品和服務質量取得的,那么本期收益的獲得意味著長期利益的喪失,這是得不償失的。所以理想的業績指標應能夠揭示業績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