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的制度創新
(一)深化銀行金融機構體制改革,完善民營企業間接融資體系。
1.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制度改革,建立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國有商業銀行普遍面臨著股權結構單一、資本金不足、效率低下等問題,因而迫切需要從產權結構人手引進民間資本甚至外資,健全公司治理結構,形成良好的管理層激勵約束機制,從根本上引導國有商業銀行朝現代銀行方向發展。股份制改造是根本途徑。它可以進一步明晰國有銀行的產權,理順其與政府、國有企業之間的關系,促使國有銀行真正實現企業化經營,按資金使用效益而不是所有制形式來選擇貸款對象。這樣,民營企業才能與國有企業處于公平的資金競爭地位,才能獲得廣泛持久的銀行金融支持。
2.銀行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完善信貸融資體制。
一是通過擴大中長期資金來源、改善存貸款期限結構、設置新的協議存款品種等措施來解決貸款結構性矛盾;要充分利用貸款利率浮動政策。不斷完善差別化利率定價機制,提高利率定價和利率風險管理水平,保證銀行資金投向的科學決策。二是要大力完善銀行信貸管理體制和機制,加強風險內控制度建設,進一步改進授權授信管理方式,引導基層銀行機構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要求,大力優化貸款結構。加強銀企溝通,改善金融服務。積極支持符合貸款條件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實現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與自身效益提高的“雙贏”;要研究設計適合民營企業特點和要求的金融產品、授信管理和績效考核,培訓專門的小型企業信貸管理人員。使更多的民營企業能及時得到支持。
3.設立股份制民營銀行,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發展中小型銀行,特別是發展以民間資本為主要發起人的民營銀行,可以通過民營金融資本與民營產業資本的融合,改善民營金融和民營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引入民營管理機制,規避民營融資的風險,更好地滿足民營企業的融資要求。并且民營銀行經營機制靈活、不良資產少、籌資能力強、盈利水平較高,能為民營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空間較大。其效益性、流動性、安全性的特點與民營中小企業短平快的投資融資特點正相適應,必然會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
(二)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溝通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l消除民營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融資的歧視性待遇。要加大實施“核準制”的力度,讓符合相關法規、政策的優質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不僅為資本市場的發展帶來新鮮血液,更重要的是使資本市場“公正、公平、公開”的原則得到體現。
2.健康引導二板市場,優先發展場外交易市場。當前不僅需要積極健康引導中國的二板市場,而且更需要將場外交易市場作為二板市場的一個市場同時發展,要積極恢復與有序發展一個各種交易主體廣泛參與、交易品種數量不斷擴展的場外交易市場,以規避高昂交易費用與上市條件對民營中小企業資本性融資的制約。可以嘗試在上海建立中國場外交易市場報價中心,成立全國性的場外交易市場管理委員會,引導各省市建立與上海報價中心聯網的地方性場外交易市場。并規定在場外交易市場中掛牌的中小企業,一旦其凈資產、稅后利潤、市值或是股價等達到一定條件要求,就可以直接升入主板或是二板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