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管理會計的理論與實踐脫節
管理會計的發展與應用是與一定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相關聯的,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企業組織形式的變化又會引起管理會計實務發生變化,最終導致管理會計研究的目的、內容、方法相應地發生變化。而對于我國目前管理會計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于介紹引進國外最新研究成果上,西方國家管理會計的研究與發展是有其高度發達的經濟背景的,我國管理會計的研究與發展應當立足于自身的經濟條件,建立在自身的經濟、社會環境基礎之上。
2管理會計的發展不適應知識經濟的挑戰
知識經濟是與農業經濟、工業經濟等物質經濟相對應的一個概念,是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經濟。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由主要集中于生產制造過程轉向信息活動,產品也由勞動或資本密集型向信息技術密集型演化;企業管理對象由對實物資產的管理轉向對信息技術資產和信息技術活動的管理;企業組織結構有多層次等級管理結構轉向系統網絡管理結構;企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大為提升。行業類型的多樣、企業形式的演變、經營狀況的不定要求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及時,但是,我國現行的管理會計教材當中,大都是以工業企業為例進行講解的,研究領域比較狹隘,理論創新沒有跟上經濟環境的這種變化。
3會計人員素質與管理會計要求有一定差距
管理會計的運用最終要通過會計人員加以實施,具體運用到企業的日常經營中去,因此會計人員的素質對于管理會計的實際應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會計人員的素質是指會計人員的知識層次、知識結構、價值觀和職業水準。我國現階段會計人員的總體素質比較低,突出表現為知識層次低,知識結構不合理、在專業教育方面層次低。全國1200萬會計人員中,受過大學專業教育的不到10%,在素質相對高一些的國有企業及縣以上集體企業600多萬會計人員中,有會計師職格的僅占14-15%.由于會計人員素質跟不上,就使他們沒有精力去實踐管理會計。雖然有些會計人員學習過一些管理會計知識,但大多數處于紙上談兵階段,沒有進行系統的實際操作。同時,我國會計人員的職業水準不是很高,在會計披露上弄虛作假,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已成為我國會計學界關注的極大焦點。這些因素限制了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普遍應用。
4管理意識尚待增強
管理會計行為是對企業的管理行為,而不是對企業的核算行為,既是對管理者價值觀的一種挑戰,也是對管理者管理意識的檢測。目前由于受到傳統做法和習慣勢力的影響,管理意識較為薄弱。其一,管理會計工作地位低下。一些會計人員和經營決策者認為,會計就是算帳、報帳,至于管理、經營決策是企業領導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