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基本情況
全縣農業人口為 106.28 萬人, 鄉鎮地方財政收入為10 706 萬元, 地方財政支出為 16 716.15 萬元, 預算外收入為 257.6 萬元, 上級補助收入為 7 321 萬元, 由鄉鎮發放工資人員為 9 663 人, 其中編外人員為 492 人。 隨著農村改革尤其是稅費改革的逐步深入, 鄉村兩級債務問題凸顯出來。據了解, 全縣 2007 年底鄉鎮級債務總額 18 391.45 萬元, 債權總額為 7 141.18 萬元, 凈債務為 11 250.27 萬元; 村級債務總額為 8 487 萬元, 債權總額為 2 602 萬元, 凈債務為 5 885萬元。
2 鄉村債務形成的原因
鄉村債務的形成有其復雜的原因,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經濟發展滯后與公益建設需求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是引發債務的主要原因蒼山縣是農業大縣, 鄉鎮財政收支歷年來主要依靠農業稅收維持, 缺乏大宗而又穩定的稅源。 為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公益設施, 保證農村穩定, 相當多的鄉鎮在財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 不得不舉債建設、 改善公共服務設施。 目前, 鄉村基礎條件有了較大的改觀, 但長期形成的債務又對鄉村今后的發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2.2 多年來不合理的財政體制是債務規模逐漸擴大的直接原因上級要求鄉村辦的事情很多, 但上級卻很少給予相應的財力保證, 給基層政府運行造成了很大壓力。 鄉鎮政府為了保證基層政權正常運轉, 保證干部教師工資發放, 保證社會穩定, 保證完成上級交辦任務, 就只好大量舉債, 事事舉債, 日積月累, 造成基層債務越來越大, 形成惡性循環。
2.3 一定時期的行政號召和部分行政干預是債務造成的又一個重要原因以前各級號召大辦鄉鎮企業, 大搞達標升級活動, 不少鄉鎮本 論文 出自 無憂論文網為出政績樹形象, 盲目舉債上項目、 辦企業。 而多數企業經營管理不善, 產品質量差, 不能適應市場發展變化, 因而企業建成之后, 也是虧損到來之時。 留下來的都是一堆債務, 為了挽回敗局, 再貸再生產, 越貸越賠, 最終不得不關門破產。
2.4 人員膨脹、 鄉鎮機構龐大以及現行干部管理體制對債務的形成有直接關系近年來, 隨著農村社會矛盾的不斷增多, 鄉村工作量日益加大, 客觀上為增人提供了前提。 因此, 財政供給人員逐年攀升。 為了解決不斷膨脹的人員供給問題, 鄉村兩級不得不靠借貸至高息集資保障供給。 舉債度日與人員膨脹現象并存, 這是基層債務越來越多的重要因素。
3 化解鄉村債務的主要措施
這些歷史上長期積累形成的鄉村債務, 已成為鄉村沉重的包袱不能解脫, 成為農村經濟發展、 縣域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必須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決。 從當前來看, 我們認為要按照制止新債、 搞清舊債、 分類處理、 逐步消化的思路, 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來推進鄉村債務化解。
3.1 大力發展地方經濟, 增加財政收入消化鄉村債務的根本出路在于發展壯大地方經濟。 近年來的實踐證明, 大凡經濟發展較快的地方, 債務一般較少, 一般形不成對財政預算正常執行的沖擊。 因此, 只有大力發展經濟增加財政收入, 才能有條件逐步化解歷史債務。目前必須抓住各級重視基層經濟發展的有利時機, 發揮自身優勢, 調整經濟結構, 增加經濟總量, 壯大財政實力, 為逐步償還債務奠定堅實的基礎。
3.2 區分債務渠道, 分類化解債務根據鄉村債務的性質, 劃清地方政府和鄉村各自應對債務承擔的份額。 在分清性質的基礎上, 確定以下償債的基本原則: 對于揮霍浪費、 非法占有等形成的債務由當事人負責; 鄉村經營舉債以及提留形成的債務由鄉村負責償還; 因地方政府轉嫁負擔形成的債務由地方政府負責; 舉辦農村公共產品和服務舉債以及教育達標等所形成的債務, 按事權由各級財政承擔; 由部門政策或者法規導致的負債, 由部門負責償還。
3.3 加強鄉村債權清理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尾欠, 嚴格按照稅法的規定進行,以保證基層財政收入和稅法的嚴肅性; 村提留、 鄉統籌尾欠, 要根據數額大小和農民實際承受能力, 制定分年度計劃, 逐步進行清收; 對農戶普通欠款, 可區別對待。 對有償還能力的農戶, 可通過各種辦法, 促其主動償還, 不還的可運用法律手段進行清收。 對貧困戶欠債應通過國家救濟的方式償還。
3.4 實行債權債務重組對于鄉村與單位和群眾個人之間的債權債務, 可通過鄉村協調和群眾自愿相結合的辦法, 讓債權人與債務人協商掛鉤, 進行債權置換。 對于以鄉村名義為鄉村企業貸款或擔保形成的債務, 企業尚在運轉的, 劃撥給企本 論文 出自 無憂論文網業; 企業已經合并、 改制的, 由接收單位或者兼并單位負責償還。
3.5 盤活鄉村資產對經營不善的鄉鎮、 村組的集體企業, 可通過公開拍賣變現; 對集體的荒地、 荒山、 荒湖、 荒坡等可采取產權轉讓、承包、 租賃和拍賣等方式來開發利用。
4 參考文獻
[1] 王翾鋒.破解鄉鎮債務困局—芻漢鄉鎮債務的現狀和對策[J].浙江經濟, 2007( 3) : 11- 13.
[2]宋崇豪.農村債務成因探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 2008( 1) : 144- 145.
[3]謝志杰.淺談縣鄉財政風險及政策[J].現代商業, 2007( 30) : 183.
[4]宋玲妹.鄉鎮政府債務問題的成因及化解對策[J].中國市場, 2008( 1) :16- 17.
[5] 陳石山.鄉村債務的成因與化解對策[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7( 4) : 72- 73.
[6]文先明.鄉村債務的成因及治理[J].中國農村觀察, 2003( 4) : 45-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