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指標
1.1 短期償債能力的分析。短期償債能力是指企業流動資產對流動負債及時足額償還的保證程度,它體現在資產的變現能力和債務多少的相互關系上。其衡量指標主要有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兩項。
(1)流動比率。流動比率表明流動資產在短期債務到期以前,可以變為現金用以償還流動負債的能力,計算公式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資產大于流動負債,一般表明償還短期能力強,流動比率越高,企業資產的流動性越大,表明企業有足夠變現的資產用于償債,但是,并不是流動比率越高越好。因為,比率太大表明流動資產占用較多,會影響經營資金周轉效率和獲利能力;如果比率過低,又說明償債能力較差。所以,一般認為,合理的最低流動比率是2。這是因為,處在流動資產中,變現能力最差的存貨金額約占流動資產總額的一半,剩下的流動性大動流動資產至少要等于流動負債,企業的償債能力才會有保證。(2)速動比率。速動比率用來衡量企業流動資產中可以立即用于償付流動負債的能力。計算公式為:速動比率=(流動資產一存貨)×流動負債。一般認為,速動比率為1或稍大一點為好,低于1的速動比率認為是短期償債能力偏低,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還要結合其他有關數據進行具體分析。
1.2長期償債能力的分析。分析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主要是為了確定企業償還債務本金與支付債務利息的能力。主要衡量指標有資產負債率、產權比率、利息保障倍數。
?。?)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表明在企業的資產總額中,負債總額占多大比重。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利用債權人提供的資金進行經營活動的能力,以及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其計算公式為: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2)產權比率。也稱資本負債率,是企業財務結構穩健與否的重要標志,反映企業所有者對債權人權益的保障程度,計算公式為:產權比率=負債總額×所有者權益(3)利息保障倍數: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債務利息。
1.3營運能力的分析。營運能力是指企業通過內部人力資源和生產資料的配置組合而對財務目標所產生作用的大小,主要衡量指標有營業周期、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
?。?)營業周期。營業周期是指從取得存貨開始到銷售存貨并收回現金為止的這一段時間,其計算公式為: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十應收賬款周轉天數。一般情況下,營業周期短,說明資金周轉速度快,營業周期長,說明資金周轉速度慢。(2)存貨周轉率。此指標用以測定企業存貨的變現速度,其計算公式為:存貨周轉率=銷貨成本×存貨平均余額。一定時期內周轉次數越多,每周期一次所需天數越少,說明經營效率越高,庫存存貨適度,如過低,則說明采購過量或存貨積壓,要及時采取措施。(3)應收賬款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用以衡量企業應收賬款的流動程度,其計算公式為:應收賬款周轉率=賒銷收入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該指標反映了企業應收賬款變現速度的快慢及管理效率的高低。一般認為,越高越好,因為它表明收賬速度快,資金占用小,壞賬損失可以減少,流動性高,償債能力強,收賬費用可能相應地減少。(4)盈利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就是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對于投資人來說,不僅他們的股息是從盈利中支付的,而且盈利增長能使股票價格上升,在轉讓股票時還可獲得收益。對于債權人來說,利潤是企業用于償還債務的重要來源。對于企業經營者來講,盈利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他們業績和管理效能優劣的最重要指標,同時,企業員工也會因企業利潤水平高、集體福利設施有較大改善而獲得更多的實惠??傊?,一切與企業有關的人,都關心企業的盈利能力并希望它不斷提高。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標有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凈值報酬率等。
2 分析方法及指標自身的局限
2.1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比較分析法兩類,無論是何種方法均是對企業過去的經濟上所進行的反映。另外,會計報表使用者取得會計報表的時間,與業務發生的時間就時隔更長了,可謂時過境遷,因此,用過去的數據去判斷企業目前甚至將來的財務狀況,往往不切實際。
2.2可比性是比較分析法的靈魂,只有具有可比性的指標采用比較分析才有價值,而由于報表數據的局限,不同企業甚至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數據均缺乏可比性,從這個意義上說,比較分析法的運用必然受到影響。
2.3企業的會計處理方法等會計政策的選擇,雖然要在會計報表說明書或附注中加以注明,但由于會計人員和會計報表使用者的能力、經驗、知識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不一定能完成建立可比性的調整工作。
2.4財務指標缺乏統一的一般性的標準,工業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的一些政府和金融機構,定期分布各行業的財務方面的統計指標,甚至同行業企業的工會與個別公司的信用部門,也搜集產業平均財務比率的資料。然而目前某些報刊提供的部分行業財務數據往往行業劃分較粗,抽樣誤差較大,缺乏一定的代表性,使會計報表使用者無所適從。
2.5現行財務分析指標常常是重“量”而忽視“質”,會計報表較難揭示詳實的資料,因而使會計報表使用者較難取得諸如存貨結構、資產結構、批量大小、季節性生產變化等信息。
綜上所述,財務分析固然非常重要,它可以為財務決策、計劃和控制提供較大的幫助,但我們絕不能以一種不假思索的態度來看待財務分析所得的各類指標,只能謹慎地使用財務分析,不可將其絕對化。要認清財務分析與評價的局限性,并且在必要時做適當的調整,以利正確決策。
企業從事財務管理活動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所有者財富最大化。從靜態角度來講。首先就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凈資產收益率。因此,該指標是企業盈利能力指標的核心,而且,也是整個財務指標體系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