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存在問題
1.領導財經法律意識淡薄,財務管理不規范。部分單位領導,特別是單位法人對國家財經法律法規重視不夠,會計人員把關不嚴,造成財務管理不到位。個別單位未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財政部門批準虛假出資,用于興辦下屬企業或增加下屬單位注冊資本,且都沒有進行對外投資賬務處理。一些單位違反規定擴大開支范圍,存在多種形式轉移隱藏挪用資金現象。
2.會計制度執行不嚴格。由于會計人員素質較低,造成會計基礎工作混亂。有的單位只設有一名會計,其會計與出納尚未能分設。有的會計人員對報銷審查把關不嚴,未取得正規票據,以白條或內部收據作為憑據入賬,科目亂用,賬務處理不及時不規范。未按規定進行納稅事項調整,造成企業所得稅、流轉稅、個人所得稅等稅款流失。個別企業已登記為企業,仍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未執行企業會計制度。
3.政企不分,逃避財政監管。被檢查系統所轄事業單位,大多都興辦實業公司,但其經營范圍往往與母體相同或大致相同。其中不乏一套人馬、兩塊甚至多塊牌子的情形,直接導致了兩種的情況的發生。一是有收費職能的事業單位,其收費職能大都轉移到了其興辦的下屬企業,造成應交財政非稅收入減少。如某單位收取的檔案管理費由其下屬企業收取,收入歸下屬企業,而經費支出由財政撥付。二是承擔工程項目的單位,一般轉由下屬公司承攬,原事業單位施工時只需支付直接的工料費,變成公司結算時,取費標準上升。嚴重違背了市場經濟發展規律,這從一個層面上凸顯了事業單位需要進行體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4.固定資產管理不到位。許多單位的固定資產底數不清,檔案資料管理較亂,未能完全落實固定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有的單位固定資產增加了,未及時辦理相關手續,有的早已損毀、拆除,仍在賬上反映,占據著資產數額,造成單位凈資產嚴重不實。還有一些用貨幣出資的單位,抽回了資金(形成虛假注冊),但從工商登記注冊的法律角度上講,投資單位已經承擔相應的法律風險,對事業單位管理的國有資產帶來了潛在損失。
5.財政投資工程結算不及時,造成會計信息質量嚴重失真。在檢查中我們發現,有大量的已完工項目,由于種種原因,長年掛賬未能結轉或核銷。少則三、五年,多則十余年,甚至向前追溯至八十年代,已近二十年,一直掛賬至今。大量的財政投入長期在“預收賬款”內掛賬,已支出的成本費用在“工程施工”內滯留,造成會計信息質量嚴重失真。
二、管理對策
1.依法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管理工作。要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財政部門實施會計監督辦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堅持執法與教育相結合,達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規范會計工作秩序,嚴肅財經紀律目的。對貫徹執行法律法規好的單位和個人要大張旗鼓的給予表彰,對違法行為要堅決依法嚴肅處理,維護法律的嚴肅性。
2.加強單位會計人員培訓,盡快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各單位要提高認識,從基礎抓起,切實采取多種形式做好會計人員培訓工作。要培訓財會知識、法律知識、經濟知識、管理知識等,綜合提高會計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增強會計人員嚴格執行財務制度和遵守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堅決抵制各種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對不具備開展會計業務條件的單位,應委托經批準設立會計代理記賬業務的中介機構代理記賬,或由上級主管部門集中核算。
3.加快事業單位改制進程。在積極穩妥的基礎上,加快事業單位改制的步伐。只有改變體制,才能徹底解決一套人馬多塊牌子的政企不分現象,同時使政府完全擺脫因單位投資造成的財政風險。嚴格控制事業單位興辦企業,對已形成事實的應做到政企分開,健全賬目,分類管理,規范核算。
4.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各單位要切實加強固定資產管理,明確專人,分類建賬。凡應列入固定資產管理的一律記入臺賬。對固定資產的處置,必須按規定要求完善相關手續,堅決杜絕單位自作主張處置固定資產。同時,財政部門要進一步明確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報廢的審批程序,以便單位會計有章可循;事業單位每年都要組織一次財產清查,對需要進行清理的財產列出清單,經行業專家鑒定后,報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審批。也可利用每年單位年度檢驗,對單位的固定資產進行清查,提出清查報告,逐級上報審批。
5.加強工程招投標、工程建設和工程投資結算管理。加強工程招投標管理,嚴格執行《招投標法》,依法審查企業資格,切實做到政企分開。工程建設和工程投資管理是同步進行的,所以要把工程投資管理貫穿于工程建設的全過程,真正做到工程建設到那一步,工程投資管理就到那一步,工程完工及時結算,從而規范會計信息質量。針對所檢查系統的實際,要求對于已完工工程投資的結算,由主管部門盡快組織摸清掛賬情況,找出影響賬務處理的原因并開展專項清理。對于在建工程,要制訂可行的解決辦法,逐步形成一個專項投資核銷的程序,防止新的沉淀產生。
6.加大財政監督力度,規范會計信息質量。要建立自查、檢查、回訪制度,充分發揮財政監督職能,加大財政監督力度。一是要建立會計信息質量自查制度。會計信息質量只靠我們財政監督部門的監督檢查是不夠的,各系統各單位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作用,自覺主動的依法開展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工作,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根本所在。二是要嚴格檢查。在單位開展會計信息質量自查基礎上,嚴格檢查,規范管理,通過檢查增強監督檢查工作的嚴肅性和震懾力。三是建立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回訪制度,跟蹤回訪是解決少數單位屢查屢犯的重要方法,是鞏固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成果的需要。堅持并不斷完善跟蹤回訪制度,使跟蹤回訪制度化、經常化。確保檢查質量的提高,真正達到規范會計工作秩序,嚴肅財經紀律的目的。
7.加強會計管理,明確責任,實行責任追究制。要切實加強會計管理,進一步明確會計管理責任,單位法人是第一責任人,會計人員是直接責任人。一定要各負其責,相互監督相互制約。對于工作不負責任,給單位造成損失的,要嚴格依照《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追究責任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