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國零售企業陸續開始信息化建設的征程。這些年來,從技術的角度已經有了長足的發展:POS機從第一代收銀機、第二代收銀機(即ECR電子收款機)發展到功能齊全的第三代收銀機,再到目前開始暫露頭角的第四代收銀機;網絡技術從早期低速的MODEM撥號到昂貴的電纜專線,再到目前基于光纖的高速且便宜的VPN網絡?;谶@些基礎技術的發展,信息系統從最初的收銀系統到功能簡單的進銷存系統,再發展到功能豐富強大的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再發展到專業分工的WMS(倉庫管理信息系統)、CRM(客戶關系管理系統)、SCM(供應鏈管理)等子系統。零售企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借助這些專業信息化系統,實現了對業務的精細化管理。
如今,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現代零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擁有領先的信息系統也使零售企業在業務擴展中占盡優勢,以超常規的擴展速度,迅速提高區域市場甚至全國市場的占有率,成長為行業內的領先企業。
然而,對于中小型零售企業而言,由于受到理念、管理水平、資金、人才的限制,在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時,往往容易步入幾類企業信息化的誤區,走了很多彎路,本文將淺談中小型零售企業在IT系統規劃、選型、實施的幾個階段常見的幾個誤區,希望對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時提供一定的指導意義。
一、自建IT系統的誤區
企業能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但出于對數據安全性、服務響應速度和質量以及系統采購價格等因素的考慮,認為信息系統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安全的,才能在業務發生變化時不受制于系統供應商而進行隨需應變,才能更有效的控制IT投資。這往往源于自己或同行一些失敗的信息化案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而決定自己組建IT團隊自建系統,或是在采購某系統源碼的基礎上進行后期的開發和維護。
自建系統不可避免將分散企業的精力,而其專業性直接受制于自身IT團隊的技術水平。當前的業務系統復雜而龐大,企業需要雇用各類IT人員,但對勞動密集型的零售企業而言,在薪資上就會面臨兩難境地:如果給予這些IT人員有競爭力的薪資,將打破企業整體的薪資平衡,導致IT部門跟其他部門產生矛盾而不能高效合作;而如果沒有給予IT人員有競爭力的薪資水平,流動性則會很大,同時由于IT部門在大零售企業中屬于支持部門,人員的發展空間有限,人員的穩定性就更難保證,這會使信息化建設的延續性大打折扣,逐漸導致系統的封閉和落伍。此外,當有新的IT項目時,需要組建新的項目團隊,而影響原有系統的運維質量。
在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在進行非核心業務的外包,而把主要精力聚焦在自己的核心主業上。在信息化外包方面,除了信息系統,有些企業甚至把系統運維、開店服務等都外包出去,從而有效避免自身IT團隊的制約而實現快速發展。
為了避免外購系統和服務的風險,需要綜合考慮IT服務提供商的客戶案例、服務口碑、團隊規模、發展潛力等因素,謹慎選擇適合的合作伙伴,以進行長期合作。
二、采購IT系統的誤區
零售企業確定進行IT系統投資后,往往會成立由包括企業決策層、業務部門、財務部門、IT部門等相關人員組成的選型小組,根據自身業務需求和投資規模,尋找合適的系統供應商,通過多輪的溝通和演示,確定合作供應商,進行商務談判后最終簽訂合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容易走入過份注重價格而非價值的誤區。
由于零售信息化市場的不規范性,市場上的IT服務提供商良莠不齊,從系統的角度,看上去相差無幾,但報價卻差異巨大,有時候甚至會是數量級的差異,而選型小組從節省投資的角度,往往傾向于選擇低價的服務提供商。
而實際上,一個成功的IT項目不僅僅跟系統有關系,更依賴于企業跟IT服務提供商的互動和配合。除了考察IT系統的適配性、健壯性、可擴展性,選型小組還要著重考察IT服務提供商的服務口碑和服務能力,這能說明服務提供商跟零售企業是怎樣的合作思路。常言道:三分軟件七分實施,在項目實施期,服務提供商是否能派出有豐富業務經驗和項目實施經驗的項目團隊,否則,項目很可能在實施階段出現延期甚至失敗的情況。而這些差異,往往也決定了一個IT項目的價格高低。所以選型小組要更多地考慮性價比,考慮專業團隊給自身企業帶來的價值,從而選擇合適的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