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上市公司執行新會計準則的有效銜接措施
(一)分析新舊差異,修訂企業會計手冊。根據企業已有的會計制度,結合新會計準則與企業實際進行修訂,尤其針對復雜的會計業務,制定具體操作指引;確定新會計準則與以往會計準則和規定的差異,做出銜接調整。
(二)評估新會計準則對于財務報表的影響。普華永道中國審計部合伙人陳保郎表示,對于中國的企業管理者,接受新會計準則體系首先意味著需要評估修訂內容可能產生的影響,對可供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做出關鍵的決策,制定自身的會計政策體系以適應執行新會計準則要求。
(三)調整會計科目和賬務系統。按照新會計準則的要求,重新設置和調整會計科目、賬務系統和財務報表編制系統。
(四)安排內部資源,建立系統,收集有關信息。筆者認為這些工作可能包括以下方面:建立確定公允價值的方法和系統;對于活躍市場的報價進行信息收集,建立計算機模型,聘請專業評估人員等。
二、完善“公允價值”的實際運用
公允價值的使用還原了企業相對真實的資產表現,但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企業運營結果的不確定性。筆者認為至少可從下述三方面著手完善“公允價值”的實際應用。
(一)提高會計人員專業水平,選擇性地使用公允價值。發達的專業評估技術以及嫻熟而講求誠信的評估隊伍是正常使用公允價值模式的前提,會計人員素質的提高是使用公允價值模式的保證。
(二)加強市場監管和會計信息化建設。新會計準則的實施,會計政策的選擇權加大、專業判斷的事項增多,可能導致會計人員濫用會計準則的機會增大。
(三)研究制定操作指南,規范公允價值計量模式。
三、改革與完善經營者績效考評和激勵機制
鑒于新會計準則突破了傳統單純的利潤表考核概念,確立了資產負債表觀的地位,更加關注資產負債表,這就要求企業著眼于長期戰略,對改善資產負債管理,優化資產資本結構,提高決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筆者認為上市公司必須建立嚴格而科學的業績考評制度,并以此為前提設計合理的激勵方案。
四、加快制度建設,實現會計與稅收的協調
比較新會計準則與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不難發現會計與稅收的差異越來越大,大量經濟事項需要通過納稅調整協調會計與稅收的差異。如何協調新會計準則和新的稅務法規政策的差異,明確因暫時性差異所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費用的稅務處理,是做好做細納稅調整工作的關鍵。
五、強化信息披露,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
新會計準則對于信息披露的主要影響涉及兩大看點:其一,信息披露從形式到內容更接近于國際慣例,這對QFII和跨國企業等境外資本投資國內上市公司來說,提高了信息的可用度;其二,基于新會計準則對利潤操作空間的壓縮,信息披露更貼近于企業經營實際。
六、應進一步明確企業社會責任
新會計準則引入了企業社會責任,主要體現在環境保護責任上,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棄置費用、公益性生物資產、環境污染造成的預計負債。
新會計準則的有效實施需要強有力的監管。新形勢下財政部門的會計監督必須進行改革創新,樹立監督新目標,明確監督重點和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