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重口-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購物

您現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會計論文 >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我們建立起環境會計體系,為社會各方面提供有效信息,實現經濟既快又好的發展。本文通過對我國當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總體闡述,了解到其中的現狀,對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提出了建議。
  一、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過程
  1976年Ullmann提供了一個完全針對環境的模型,即公司環境會計系統(CEAS),該模型通過社會影響報告來反映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1986年美國頒布的旨在確定清理受污染土地的財務責任的《環境反映和補償綜合法案》以及《超級基金補償和再授權法案》。環境信息披露的增加,促進了有關研究的發展,主要是針對環境成本、環境負債如何進行報告、如何計量企業環境業績等的問題。
  國際會計與報告標準的政府間專家工作組經過調查發現:在企業所提供的對外報告中,公司的環境影響未得到充分披露,從而使財務報告的使用者無法將企業的環境業績和財務業績聯系起來。為此ISAR給出了一些建議。1995年通過了《環境會計和財務報告的立場公告》,成為環境財務報告的第一份國際指南。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于2000年提出了生態效率的概念,以財務指標、生態影響指標來表示,探求將企業的財務業績和環境業績相結合,規范企業對外報告的方式,并在20多家跨國企業進行了試驗。全球報告促進會計準則將環境報告融入可持續報告的范疇之中,并于1997年設計了指導編制可持續性報告的指南,以探求建立對外報告的通用框架。
  二、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
  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最早是從環境會計的研究開始的,葛家澍教授和李若山教授1992年首次向國內介紹了西方的環境會計。此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越來越廣泛,包括對披露現狀、披露必要性、披露內容、披露形式以及相關的建議上的研究,但主要還是集中在披露的內容和形式上。
  1.披露的現狀
  學者們對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現狀都有著較為一致的看法,如林惠忠(2005)認為:與發達國家企業相比,我國公布環境報告的企業寥寥無幾;在公布環境資料方面持低姿態,公布的環境資料不全面且可比性差,資料很少定量,且定性信息不附時期。此外,由于看不出花費的資金與取得的成果和規定的指標之間有何關系,故而無法評估公司的環境績效以及公司的環境活動對財務成果的影響。環境會計有關實務在我國企業界已經存在,但是在很大程度上是摸索著開展的。就目前而言,我國環境會計披露理論與實務脫節比較明顯。
  2.披露的必要性
  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上,學者們有著一致的看法,如耿建新(2002)等學者認為應不斷規范我國企業有關環境會計信息的披露,以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的需要。大部分學者都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分析了我國在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方面的不足,并借鑒國外相關的成功示范,結合當前我國企業的現狀,在此基礎上揭示了我國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充分顯示了進行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優勢所在。
  3.環境信息披露內容
  對于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孟凡利(1999)認為應該包括環境問題的財務影響和環境績效兩個方面;耿建新等(2002)認為應包括環境問題及其影響、環境對策方案、在財務報表及附注中應當重點披露環境支出和環境負債;耿春梅認為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包括環境會計要素信息和環境績效信息兩部分;袁廣達(2004)認為應包括環境會計核算信息系統的信息和環境管理控制信息系統的信息。  4.環境信息披露的方式及相關建議
  駱良彬(2003)構想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模式包括三部分:簡單模式,應用敘述法,在財務報表附注中以非貨幣性信息、非正規的形式描述企業行為對環境的影響;中級模式,在現有的財務報表中添加一些新的項目,將與環境有關的項目單列出來,以一定的貨幣指標反映企業的環保情況,其他補充的信息則在附注中說明;高級模式,將環境報告納入會計報告體系,編制單獨的環境報告。郭靜娟(2003)則從環境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和披露的目標出發,一方面可以借鑒財務報告模式的思路;另一方面可編制獨立的環境報告來提供企業的環境績效狀況。還有一些學者認為現階段的環境會計的信息披露應單獨的采用非獨立的補充報告模式。學者們還認為當前應突出重視上市公司以及重污染企業的環境信息披露(耿建新等,2005)。
  三、對我國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研究過程進行回顧,縱觀我國當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情況,提出一下建議:
  健全法律法規和有關制度準則。以法律、法規的形式確定環境會計的地位和作用,使環境會計有法可依,使環境會計信息披露有統一的標準。
  加強對環境會計的監督。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往往存在不會全面、如實地披露對資源環境的社會責任履行的可能性。因此,應加強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中介機構的監督,包括行政管理、監督和專項環境審計。
  積極促進環境會計的理論研究。盡管目前西方的環境會計理論還處在初創階段,但不可否認其有許多合理可資借鑒的理論。
  參考文獻:
  [1]耿建新焦若靜: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初探[J].當代財經,2002,(1),43~47
  [2]Susanne·G·ScottVicki·R·Lane.A Stakeholder Approach to Organizational Identity.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1)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