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作業成本法與傳統成本法的比較
作業成本法是以“成本驅動因素”理論為依據,根據產品與作業為間接費用成本歸集對象,通過對資源動因的確認、分析和計量,將資源費用歸集到作業上,再通過對作業動因的確認、計量,分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作業成本。傳統成本法是以產品作為成本分配的對象,以單位產品耗用某種資源(如工時)占當期該類資源消耗總額的比例為分配基礎。相比之下,成本法的優勢主要表現在:
1.1 作業成本法有利于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成本核算基礎強調成本和資源動因,有利于實現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利用,且重視產品的技術升級,能夠不斷促進技術與經濟的統一,重新配置企業的有限資源,使資源分配到能增值的項目上,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
1.2 作業成本法更有利于成本控制。通過價值鏈的分析,將成本控制落實到每一作業上,以作業為核心,進行作業分析,消除無效作業,達到對成本的控制,從而改善企業各項作業效率及質量,提高企業效益。同時以成本動因為基礎進行成本核算,核算時在保留原有財務指標的基礎上又為企業提供了非財務指標,把定量與定性方法相結合,為企業生產和長期投資決策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1.3 從戰略管理的視角看,作業成本法比傳統的成本管理會計核算方法更有利于企業進行戰略規劃和資源管理。可以掌握具體的成本效益信息,有利于企業未來發展戰略及長期投資決策,并可據此確定戰略性作業的優先順序。此外,還有利于開展價值鏈分析,以便對戰略性作業進行分解,從而把握作業成本的習性。關注關鍵性的資源消耗項目或主要作業的支出影響因素,可幫助企業分析重點項目的成本效益,從而有助于企業從可選項目中選出優先實施的項目,并促使企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
2 作業成本法在報業企業中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2.1 作業成本法的基本應用條件 從作業成本法的應用實踐來看,各行業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才可以應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核算。結合最初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生產企業的特點及作業成本法的理論依據,應用作業成本法的條件可概括如下:①單位具有一定的作業環節,即成本動因,并且各個作業中心能夠提供作業成本法所需要的數據。根據成本動因構成各作業中心,在根據成本動因分配費用時,各個作業中心應提供準確數據,作為相對獨立的利益個體,各作業中心需要滿足這個要求。②具有程度較高的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從生產組織制度上看,作業成本法的成本計算過程起于具體的作業,需要統計相關的數據、設置相應的賬戶,與傳統成本會計相比更加復雜,需要精確而高效的會計電算化信息系統,要求企業內部控制的設計和執行都能夠滿足核算的各個環節,這樣才能達到作業成本法控制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單位綜合效益的目的。
2.2 報業企業運用作業成本法具有可行性 對于報業企業來說,具體實施應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構建以下關于作業成本法的成本核算模式。①確定報業企業的主要作業及作業中心。報業企業的工作過程是一種職能式的平行結構,而非流程式的縱向結構。因此確定報業企業的作業時應按照管理目的選擇成本控制要點,從組織機構職能分析入手,同時考慮成本效益原則。主要作業是報業企業任務的主要方面,其他作業是為了維護主要作業的正常運轉,應按照成本動因將支持作業的成本分配到主要作業中。②歸集報業企業各作業及作業中心的成本。確定了各個作業及作業中心之后,就需要將資源耗費歸集到作業中。報業企業的資源支出主要包括:人員工資費用和辦公費用等。這些費用一般按照各個職能部門來歸集。部分費用支出有些與單位任務無關,如離退休人員費用等,這些應在資源耗費中扣除。調整完的資源耗費再按照報業企業原確定的主要作業與其他作業進行分配。③選擇報業企業的成本動因。成本動因包括資源動因和作業動因。資源動因是把資源耗費分配到作業的基本依據。作業動因是成本分配的基礎,需要按照相關性要求從眾多驅動作業的因素中恰當地選擇和合并。
3 作業成本法在報業企業中應用時應注意的問題
3.1 明確作業成本法進行成本管理的目的 與傳統的以商品或勞務為中心的成本管理會計核算方法相比,作業成本法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及時、準確的信息,更好地實現成本控制。報業企業應用作業成本法作為成本核算方法時,應明確以下目的:
3.1.1 加強報業企業成本管理與控制 作業成本法以作業成本為對象,以成本動因為基礎,以每一作業的完成及其所耗資源為重點,及時、有效地提供成本控制所需的相關信息,從而能夠使報業企業的管理者采取的管理措施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極大地增強管理人員的成本意識,并以作業中心為基礎設置成本控制責任中心,將作業員工的獎懲與其作業責任成本控制直接掛鉤,充分發揮報業企業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與合作精神,進而達到有效地控制成本的目的。
3.1.2 優化報業企業工作流程。作業成本法并非只是簡單意義上的成本會計核算,因此作業成本法的主要作用在于通過作業分析抓住關鍵作業,識別出那些不附增加值的作業,使采取的管理措施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優化業務流程。如果在報業企業成本核算中應用作業成本法,只局限于成本計算,而沒有對作業流程進行分析、重組,就不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3.2 單位領導需要高度重視 作為一種全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領導重視,才能在單位內部制定嚴格的內部控制和管理制度,以加強管理;只有管理到位,才能避免和消除不附增加值的作業,消除實施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人為因素的阻力,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在實施作業成本法的過程中,需要得到每個員工的配合,只有報業企業最高層領導和有關部門領導對作業成本法認可和支持,才能做好全體員工的培訓,提高全員的成本意識,才能做好會計基礎工作,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3.3 遵循成本效益原則 在運用作業成本法時,確定報業企業的作業時必須從組織機構職能分析入手,按照管理目的選擇成本控制要點,同時考慮成本效益原則。在選擇作業時,需要對大量的作業進行分析、確認、記錄和計量,增加了成本動因的確定、作業成本庫的選擇和作業成本的分配等額外工作,因此其實施成本是比較高的。盡管作業成本法的運用能夠為報業企業實現成本的節約和控制,但如果運用不得當,也可能最終難以實現為單位增效的目的。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重點對那些相對于報業企業發展比較重要的作業進行分析。
此外,報業企業的成本核算系統須與報業企業的總體管理體系相互協調,報業企業的領導須從單位競爭的戰略高度去看待成本核算問題,這是成功應用這一先進原理的先決條件。這樣作業成本法才能在報業企業中真正發揮足夠的效用。
4 結論
作業成本法的運用是傳統成本會計核算方法的革新,雖然起步于制造業,并多用于制造業,且本身具有一定的適用條件,但從報業企業的作業特點來看,作業成本法在報業企業中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報業企業要成功運用作業成本法,達到應有的目的,首先要明確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目的;其次要有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再次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作業成本法在報業企業中成功有效地運行。
參考文獻:
[1]王光生.淺議戰略成本管理中的成本動因分析[J].江蘇商論.2007年第1期.
[2]王平心.管理會計應用與發展的典型案例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3]王平心.作業成本計算理論與應用研究[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