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的相互關系
1.1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都統一于實現企業的目標 內部控制的主要目標是減少虛假會計信息,保護資產的安全和完整,其基本目標仍是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而公司治理的目標是保證企業運行在正確的軌道上,防止董事、經理等代理人損害股東的利益。健全的公司治理是企業目標得以實現的保證,只有實現企業目標,股東財富最大化才能實現。因此,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都統一于企業目標的實現。
1.2 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同源兩者的產生具有同源性 兩者所面臨的核心問題都是如何分權和制衡以實現企業效率的最優化。在委托代理關系的框架內,內部控制就是當委托人授權代理人從事某項活動時,為了保證代理人的行為能夠符合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內部控制作為系統的一種制約機制,實施所有者對經營者及經營者對經營過程的控制,其根源是所有者與經營者間、上下級間的代理行為;公司治理結構是在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基礎上產生的委托代理關系契約,因而其產生也源于由企業委托代理關系而出現的代理問題,因此兩者具有同源性。
1.3 公司治理與內部控制都與一定的組織結構相適應 組織結構是企業為了便于管理,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分成的若干個管理機構和管理層次,隨著組織進入規范化階段,制度和規程的繁多可能會束縛中層管理者和員工的自主性和創造性,由于制度在企業運轉中的巨大作用,企業組織部門與部門,員工與員工之間的溝通減少,企業因此會出現一種缺乏人性化的情況,組織慢慢的僵化。為了克服這種組織結構帶來的危機,就要建立恰當的內部控制制度與組織相適應,此時,內部控制在制度建設方面要以人為本,加強交流與溝通,充分發揮各個層次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促進組織效率的提高和企業經營目標的實現。
2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2.1 內部控制在董事會—經理層層面控制薄弱 內部控制雖然是由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人員完成的過程,但在實際執行時,內部控制點主要集中在管理層以下的財務會計系統和業務執行系統,主要控制程序還是限定在CEO之下,針對的還是普通員工,而對于企業的高層即董事會與管理層的控制點較少,僅僅限于某些事情的高層授權。近幾年發生的許多事件就是因為上層領導破壞有關的職責分離、授權批準等控制制度。因此,內部控制存在高層控制弱作用域。企業內部控制要得到有效實施,企業領導首先要重視并且帶頭執行。否則,企業內部管理只會一片混亂。
2.2 缺乏風險控制意識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為了能夠生存,就必須重視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企業經營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風險有政治風險、自然風險、市場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前三種風險對企業而言是不可控風險。如果管理層缺乏風險概念,不設置風險管理機制,當遇到風險時就會束手無策。從我國企業現狀來看,不少企業管理者還受計劃經濟觀念的影響,采取各種經營政策時,往往很少考慮可能存在的風險,缺乏風險控制意識,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2.3 內部審計缺乏獨立性 企業內部審計的主要工作是對內部控制的管理監督和對企業內部控制的運行進行評價。內部審計本身就是內部控制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再控制,應從第三者的立場上客觀公正地對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再監督,但由于我國許多公司的內審部門隸屬于企業管理層,缺乏應有的獨立性,無法做出公正的判斷和進行有效的監督。
2.4 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力 從目前內部控制的制定與執行效果來看,大多數企業都會按照本單位的具體情況制定一系列相應的內部控制制度,甚至是嚴格逐級逐層的制定控制環節和控制點。但對內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執行卻存在明顯的漏洞,如無人監督和難以落到實處,造成有章不循,有制度不依,處罰不嚴,使單位內控制度被明顯弱化,內部控制形同虛設。這勢必造成整個公司管理的無序性和隨意性,嚴重扭曲了內部控制既定目標和應發揮作用的初衷,喪失了它的權威性,更談不上在有效的執行好內部控制制度的基礎上,確保內部控制質量。
3 完善企業內部控制的對策
3.1 完善內部控制環境
3.1.1 充分發揮董事會的作用 董事會要發揮其監督經營者的功能,發揮其在內部控制中的核心作用,關鍵問題是要保證董事會的獨立性。構建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關鍵是要設計一整套用以解決獨立董事的功能定位、任免、資格、職權等問題的具體制度和一些必要的用以協調沖突的規范,使之確實能夠在我國特殊的現實環境下行之有效。這些制度主要包括如下各項:確保獨立董事應有的權力。獨立董事有必要通過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提名委員會來行使權力;獨立董事提議聘用和解聘會計師事務所,獨立聘請外部審計機構和咨詢機構;完善獨立董事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報酬機制不僅有激勵的作用,也是對獨立董事的約束。
3.1.2 注重管理者素質與品行塑造 管理者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管理者往往是內部控制設計和執行的關系人,其素質的高低,品行的優劣對于整個企業都有重大影響。董事及公司的管理層應建立并傳達正直品行及正確的價值觀,優化企業文化,使公司員工理解公司的相關政策,樹立全體員工的是非判斷標準,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下屬人員。
3.2 健全內部審計的制度 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和管理中的作用勿庸置疑,而其在公司治理中也充當著重要的角色。為使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與公司治理中更好的發揮其作用,最基本的就是要健全機構的設置,為內部審計作一個有利的制度安排。對于上市公司,由于其規模一般較大,業務也較復雜,所以應同時設置審計委員會和審計部。從機構隸屬上來看,監事會、審計委員會、審計部分別對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總經理負責,同時三者存在著業務指導關系。同時,內部審計又要滿足經理層的各種需要,若內部審計的一切活動都需直接由審計委員會決定,既無必要也影響效率,這就需要在董事會和經理層間就內部審計范圍進行權限的劃分。其中,以經理層為監督對象的內部審計活動,如對經理層執行董事會決議的監督、對經營業績的鑒證和評價、經理離任審計等,均應由審計專門委員會組織開展;而以分權單位為監督對象的內部審計活動,如對公司其他職能部門、下屬分支機構的監督、考評,以管理咨詢為目的的專題審計活動,都可由經理層組織實施,但審計結果應報審計委員會備案,且審計委員會有權對審計情況進行檢查。另外,對于監事會而言,它代表的是全體股東,其機構隸屬自然是股東大會,因而其定位應是內部監督評價體系的最高領導者,在必要時可檢查審計專門委員會組織的內部審計事宜,并對內部監督評價中發生的爭議作最終裁決。
3.3 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
3.3.1 約束方面 一是合理的授權控制,內部控制實質上是對企業經營過程中員工行為的控制,要把崗位的責權利嚴格確定下來,使員工的工作在制度的約束中進行。二是要建立適時的監控系統,讓不稱職的員工離開其崗位。三是嚴格的責任追究和懲罰制度,這是企業內控制度貫徹執行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