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校財務會計工作在運轉程序當中,受到來自各方的壓力與干擾,因而難以用會計原則進行指導和約束。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加強學校的財務管理呢,下面我來簡單談談我的體會。
一、當前一些學校財務管理的現狀
在中學學校管理中,絕大部分領導主要重視的是教育教學,不太重視學校財務管理,致使學校財務管理逐漸邊緣化,因此,目前學校財務管理狀況普遍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
1.會計人員素質普遍偏低,賬簿設置及其記錄不規范。中學會計基本都是教師兼職,其會計業務能力普遍不高,大多數是前任會計的“徒弟”,對財務會計知識掌握不多。有的甚至不懂最基本的會計原理,對會計科目的運用五花八門,賬簿設置形形色色;有的會計人員按照自己的想法設置總賬科目,將應在明細賬中核算的項目列到總賬科目中,而應進行明細核算的科目卻未設置明細賬,致使總賬不總,明細賬不明細;一些學校會計總賬與出納現金日記賬不符、固定資產賬物不符、庫存現金使用大量白條借條頂抵等等,會計記錄極不規范。
2.賬務處理比較混亂,收入支出漏洞顯現嚴重。學校的收支并不復雜,但賬面上很難反映出準確的數據來。比如有的學校違反規定收取補習費、補課費等并不及時入賬,有的將其他收入不入賬,用于發放教職工福利等。不入賬的主要原因是怕檢查、怕罰款、怕處分。由于這部分資金長期得不到系統的核算和監管,按照資金來源分別由不同的人員管理,收支管理混亂,資金安全隱患大。
3.庫存現金普遍偏大,公款私存現象大量存在。有的是學校開戶銀行在縣城,但學校在鄉鎮,為了方便支取,提出公款,以個人名義存入信用社以便零時用錢;有的是學校將未入賬的收入以資金管理者個人名義存入銀行,來不及存銀行的,就由出納自行保管,庫存現金經常超過規定限額。
4.監管力度不夠,票據管理規范,白條支出比重較大。財政部門要求學雜費收入必須及時足額上繳財政專戶,但個別學校還存在“坐收坐支”現象,財政返還的資金有的學校也沒有按規定用途使用,一些開支違反了財務管理的規定。為了逃避檢查,有的學校只在正規票據上開出物價部門批準的收費標準,超范圍、超標準收取的部分僅憑班主任與學校財務部門的結算單為依據,票據管理混亂。在支出票據中,許多學校都有很多白發票,管理不夠規范,監督不夠到位。
二、加強學校財務管理辦法
1.深入學習,充實提高
根據財務工作政策性強,制度要求嚴格的特點,認真學習黨的各項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根據工作實際,從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入手,在精細管理上做文章,在優質服務上下功夫。時刻樹立全局觀念,不斷發揚創新精神。以理論學習充實提高管理水平,增強工作責任感。始終與學校黨委保持高度一致,全心全意服務學校工作。 2.做好業務工作,搞好全面服務
以增收節支為出發點,堅持財務工作的基本要求,制定開源節流的具體措施,在一保個人部分,二保正常辦公的前提下,合理調配資金使用,為學校正常發展提供支持。建立健全處室內部各崗位的分工與協作,統力合作,從提高管理水平入手,完善各項財務制度。
首先,加強收費管理。根據我校學生信息復雜、類型多的特點,建立了完善的學生個人收費信息電子檔案,有針對性的對學生收費進行統計,時刻為催交學費提供準確依據,保證及時清理欠費和學生個人書作費的正常結算,實現了在校學生收費的動態管理,基本做到收費無遺漏、無死角,欠費有記錄的良性規道。
其次,及時申報學生補貼。根據國家補貼補助在校學生的原則,根據上級時間要求,財務處及時足額申報各類學生信息,爭取第一時間補助款到位。并保證學生個人帳戶準確,一折、一卡全部發放到學生本人,資金無截留挪用。根據國家補貼辦法中“交費是學生應盡的義務”的要求,發放補助的同時催交學費,凡沒有通過學校安排外出或辦理休學手續的,視為自動退學,按規定不預申報補助。
再次,合理調配,籌資還貸。根據年度學校整體經濟狀況,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統籌安排資金使用,保重點,保穩定。狠抓常規落實,嚴格履行會計監督職能,認真搞好財務分析和年度預算,嚴格核算各項開支,及時清理各項財務手續。排查財務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杜絕不合理支出,提高資金效益。審核并及時編制報銷憑證,堅持報銷分級把關,嚴格借款、報銷手續,及時清收水電、房租費。
中小學校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會計核算和會計監督,其根本任務是按照我國基礎教育的特點,妥善、科學地管理和使用好各項財政性資金,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校的財務管理水平,努力為發展我國基礎教育事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