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導致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成因
(一)競爭意識差以及經營理財觀念不強,其經營行為的制度性缺陷是產生應收賬款最根本的直接原因。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缺乏競爭力,要想使自己的產品賣出去,就要采取先發貨后付款方式。大部分企業的經營者所注重的是企業生產經營工作,缺乏理財意識和經驗。許多企業往往過分追求市場份額及銷量,只重視賬面的高利潤,而忽略了資金的機會成本。
(二)對客戶的信用狀況不夠了解。信用機制不健全是形成應收賬款的主要原因。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而許多企業還沒有形成誠信經營的價值理念,沒有制定有利于企業的信用政策、信用標準、信用條件和收帳政策。企業對客戶的信用等級、資金狀況及經濟合同履行的基本情況也缺乏應有的了解,于是輕易地將產品賒銷出去,卻無力收回。再加上法制觀念淡薄,導致企業自己“要帳難”,訴諸法律又“難執行”的狀況,這種法制環境也縱容了欠款者的拖欠行為,使有些企業在資金緊缺,又借貸無門的情況下紛紛效仿,三角債越積越多,結算資金相互占用逐年上升,深陷“債務鏈”難以自拔。
(三)壞帳核銷管理不到位。有些企業在發生壞帳后,對壞帳進行審計監督的力度不夠,或者沒有進行審計以明確其責任。發生壞帳時,這些企業往往能積極提出賬務上的處理意見,卻很少或很難追究其直接責任人的經濟、民事或刑事責任,壞帳損失中隱含的問題很少曝光。
二、應收賬款帶給企業的負面影響
(一)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和信譽。“信譽”是一個企業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立足的基石。銷貨企業由于產品質量低劣,售后服務不佳,影響貨款回收;而購貨企業不講信用,不能按期支付貨款,更有甚者賴于償還債務。這兩種情況都極大的影響企業的信譽。信譽不好,必定影響企業之間的正常經濟往來,勢必使企業的經濟效益有所下降,要想挽回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了。由此可見,“信譽”對一個企業來說至關重要。
(二)導致了資金狀況的惡化。降低了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使企業效益下降。由于企業的物流與資金流不一致,發出商品,開出銷售發票,貨款卻不能同步回收,而銷售已告成立,這種沒有貨款回籠的入賬銷售收入,勢必產生沒有現金流入的銷售業務損益產生、銷售稅金上繳及年內所得稅預繳,如果涉及跨年度銷售收入導致的應收賬款,則可產生企業流動資產墊付股東年度分紅。企業因上述追求表面效益而產生的墊繳稅款及墊付股東分紅,占用了大量的流動資金,久而久之必將影響企業資金的周轉,進而導致企業經營實際狀況被掩蓋,影響企業生產計劃、銷售計劃等,無法實現既定的效益目標。
(三)延長企業的營運周期。營業周期即從取得存貨到銷售存貨,并收回現金為止的這段時間,營業周期的長短取決于存貨周轉天數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營業周期為兩者之和。由此看出,不合理的應收賬款的存在,使營業周期延長,影響了企業資金循環,使大量的流動資金沉淀在非生產環節上,致使企業現金短缺,影響工資的發放和原材料的購買,嚴重影響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
三、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合理規避風險提高企業競爭力
(一)加強銷售人員的教育管理,增強其風險意識。銷售人員素質高低、誠信觀念、職業道德對銷售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可靠的營銷隊伍的執行企業銷售政策的關鍵,是防止職務犯罪的重中之重。因此,企業要經常組織營銷人員進行以風險意識為主的職業職業道德教育培訓和業務培訓,使銷售人員能甄別客戶的信用度和區別商品是否熱銷等,采取合適的結算方式,結算方式包括現款現貨、銀行承兌匯票、托收承付、賒銷等。對于信譽較好、業務往來頻繁的客戶以及滯銷產品,可以采用非現款現貨的方式,包括提請審批授予一定的賒銷額度。在組建營銷隊伍擬定競聘上崗標準時,要以職業道德水平為重,定期進行業績考核。
(二)制定帳款回收的激勵制度。企業根據應收賬款的數額和對回籠風險的評估,將賒銷業務與相關人員的經濟利益掛鉤,制定一定期間回籠金額任務,督促相關人員及時組織清收,對提前完成和超額完成回籠任務的給予獎勵;對責任范圍內的賒銷業務,未能按期回籠的,要扣減獎金,甚至暫扣工資。實行各自的責權利協調性行動,各負其責;切合實際的獎懲制度,可以提高營銷人員和職能部門清收的積極性。
賬齡分析是確定應收賬款管理重點的依據。賬齡分析是一種篩選活動,用以確定應收賬款的管理重點,確定超過合同或信用政策規定的應收賬款所超出時間是多長,其原因何在。財務人員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如銷售地區、銷售人員、賬齡區間等計算結構比率,確定出回收率低的銷貨賬及賬齡區間內比例最大的應收款。在此基礎上,財務人員或按照賬齡長短,或按原因分析所揭示問題的嚴重性,或按應收賬款的地區、行業分布,提出應收賬款的管理重點,并據以按輕重緩急,編制應收賬款催收計劃,有效、快捷收回應收賬款。
賬齡分析是編制和實施賬款催賬計劃的基礎。應收賬款催收計劃的編制和實施主要包括下列內容:首先是核對賬目。財務人員應根據賬齡分析表上列示的購貨單位,按重要性原則依次排列,核對帳目,確定應收賬款的數額。其次是分別情況,督促催收。對賬齡時間長,困難大或有特殊問題的應收賬款,財務人員應提請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安排時間或組織有人催收;對購貨方違約形成的長期未決的款項,二年以上的金額巨大款項,財務人員應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請企業管理決策人員采用法律手段解決。財務人員編制的應收賬款催收計劃及時報送銷售部門、企業管理部門,以期得到他們的相應積極配合。
(三)完善監督考核機制。企業對應收賬款的清收完成情況,要由財務部門提供數據,由內部審計部門進行評價,報總部領導進行審批后進行獎懲和追究責任。這樣能有效防止弄虛作假,體現內部控制和公平合理。同時能防止越權審批和越權行使銷售職能,杜絕職務犯罪。
(四)權責分明,責任到人。企業應根據管理需要,對越權行使職權,導致出現應收賬款失控并進而形成巨額壞賬損失的,可以要求責任部門和相關人員予以經濟賠償,但是,對于存在營私舞弊,與客戶串通一氣,回收賬款中飽私囊的相關人員,應移交司法機關處理。由于對客戶信用判斷失誤,金額巨大的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可以訴諸法律以維護企業合法權益。此外企業應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對確因無望收回的應收賬款作為壞賬核銷后,應本著“賬銷債存”的原則繼續清收,一旦收回,應及時入賬。
參考文獻
[1]張文峰,應收賬款回收的策略[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5,(02)
[2]畢颯,淺談企業應收帳款的管理對策[J]消費導刊,2007,(08)
[3]王京嬡,加強應收帳款管理 減少企業呆壞帳損失[J],山東煤炭科技,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