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實證會計研究的起源及發展
實證會計研究方法淵源于哲學中的實證主義。哲學中的實證主義認為人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認識事物的本質,科學只是主觀經驗的描寫,不反映任何客觀規律。20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將實證主義的思想和方法運用到經濟領域,首創了新的經濟學科———實證經濟學。凱恩斯也曾把科學分為實證科學和規范科學,前者是說明“是什么”的系統化知識體系,而后者則是探討“應該是什么”的系統化知識體系。20 世紀60 年代,在實證經濟學的影響下,西方會計學者在研究會計理論與實務問題時,開始倡導借鑒實證主義和實證經濟學的成果,采用實證的方法。由此,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在西方會計學界開始得到廣泛的應用,成為當代會計學研究領域中一個發展迅速、相當活躍的分支。
近年來,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展,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會計政策選擇、資本市場有效性、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中,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開始采用實證會計研究方法,并取得了不少的研究成果,為我國資本市場和會計準則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參考。
二、實證會計研究方法的標準范式
實證會計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大樣本數據分析的檔案研究和單一(或幾個)樣本的案例研究。無論是檔案研究還是案例研究,都要通過問題抽離、問題推演和結論闡釋三個程序,研究的思路一般是從問題入手,提出一個理論假說來解釋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樣本數據來檢驗所提出的假說。因此,實證研究方法通常都有一個標準的研究范式,包括下面六個步驟:(責任編輯:上海論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