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新會計準則中降低利潤操縱空間的變革
1.存貨管理辦法的變革
在新《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中,取消了后進先出法,一律使用先進先出法記賬。這一變革防止了企業通過利用后進先出法來對利潤進行操縱的可能,尤其是對于那些存貨較多、周轉率低的公司。隨著生產技術和規模效應的提高,企業的原材料價格不斷降低,而利用后進先出法進行發出存貨的核算,必然導致本期發出存貨的成本下降和利潤增加。此種利潤的增加是以犧牲后期的利潤為前提的,從而達到了企業調節利潤的目的。在新準則實施以后,所有企業的當期存貨耗費,反映的將都是實際的歷史成本,不再有人為調節因素,企業利用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來調節當期利潤水平的慣用手段將不能再被使用。
2.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變革
當前,運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操縱企業利潤,是我國一些上市公司經常使用的主要手段之一。針對這一問題,新《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中明確規定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得轉回。在原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通過少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把利潤做大,我們稱之為正向操縱,如科龍電器的利潤操縱。與之相反的是一些企業為了隱藏利潤,進行負向操縱,即把利潤做小,其主要手段就是在業績好的情況下,通過多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再在以后年度轉回的方法來平衡各期利潤;或者在業績差的情況下,通過加大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力度以造成巨虧,再在以后的年度轉回,人為地形成業績好轉或扭虧為盈的假象。
3.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處理方法的變革
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0號——企業合并》將企業合并區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方在企業合并中取得的資產和負債,應當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的賬面價值計量,放棄使用公允價值,本論文由 上海論文網 www.shlunwen.org 整理提供這就避免了同一控制下企業合并中個別企業濫用公允價值和合并日進而調節利潤和所有者權益行為。目前中國企業的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合并對價形式上是按雙方確認的公允價值確認。 (責任編輯:上海論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