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貫徹落實《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精神,結合我國大量小企業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客觀需求,財政部會計司今年年初將制定發布《小企業會計準則》列入了工作計劃。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我們起草了《小企業會計準則(征求意見稿)》(下稱“本稿”),現將有關情況說明如下:
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的背景和過程
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加強小企業管理、促進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小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加強小企業管理、促進小企業發展是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關系民生和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任務。據有關資料統計,在所有477萬戶企業中,小企業數量占97.11%、從業人員占52.95%、主營業務收入占39.34%、資產總額占41.97%。為此,中央高度重視支持小企業發展,先后于2003年出臺《中小企業促進法》、2005年出臺《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5〕3號),特別是2009年9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36號),提出了進一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綜合性政策措施。當前,各部門在積極采取措施落實國發36號文件等精神,工信部認為,小企業會計準則是落實國發36號文件精神、加強小企業管理、促進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加強稅收征管、防范金融風險的重要制度保障。
按稅法要求,稅務部門對企業應采用查賬方式征收企業所得稅,但據調查,當前有相當一部分的企業實行核定征收方式,其中小企業占大頭,會計信息質量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同時,銀行在對小企業貸款管理中,更多依賴的不是小企業的財務報表,會計信息質量不高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稅務部門認為,小企業會計準則有助于查賬征稅、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實現公平稅負,同時規范小企業的會計工作。銀行監管部門認為,小企業的財務報表應當成為商業銀行貸款的重要依據,小企業會計準則是保證小企業會計信息質量、加強銀行對小企業貸款風險管理的重要制度保障。他們一致提出要加快小企業會計準則制定步伐。
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健全企業會計標準體系、規范小企業會計行為的重要制度基礎。
我國于2005年建成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自2007年1月1日起在我國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有效實施,得到了國內、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可,但這套準則體系的實施范圍不包括小企業?,F行小企業會計制度是2004年制定的,相關內容早已過時,實際工作中無所適從。同時,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于2009年7月制定發布了《中小主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我們應當加快小企業會計改革步伐,抓緊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
一年來,我們積極采取措施,大力推進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研究制定工作: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為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營造良好社會環境。于今年4月份印發《關于征求〈小企業會計準則〉意見的通知》(財會便〔2010〕15號),就小企業會計信息需求、小企業會計準則的適用范圍、與稅法的協調、與企業會計準則的協調等問題,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為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奠定扎實理論和實踐基礎。多部門進行溝通交流,先后赴國家稅務總局、銀監會、工信部等部門調研,了解相關部門信息需求,取得相關部門理解支持配合;多地區開展實地調研,先后赴江蘇、河北、上海、北京等地調研,收集大量一手資料;多層面召開座談會,認真聽取稅務部門、銀監部門、工信部門、銀行、小企業的政策建議;多角度著手政策研究,完成了多份國內、國際比較研究報告。積極推進國際交流,通過亞大地區會計準則制定機構組會議等平臺,與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相關國家或地區會計準則制定機構進行廣泛深入務實的溝通。我國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基本設想得到了國際有關方面的認同。
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的思路和原則
制定小企業會計準則應當立足國情、借鑒中小主體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簡化要求,同時與我國稅法保持協調,并有助于銀行等債權人提供信貸,注重三個結合。
遵循基本準則與簡化要求相結合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改革的總體框架,基本準則是綱,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所有企業;企業會計準則和小企業會計準則是基本準則框架下的兩個子系統,分別適用于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小企業會計準則應當按照基本準則,規范小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報告要求。但考慮到我國小企業規模小、業務簡單、會計基礎工作較為薄弱、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相對單一等實際,小企業會計準則應當簡化要求。本稿注意了這兩個方面的結合。比如,在會計計量方面,要求小企業采用歷史成本計量;在財務報告方面,要求小企業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自行選擇編制現金流量表。
滿足稅收征管信息需求與有助于銀行提供信貸相結合小企業外部會計信息使用者主要為稅務部門和銀行。稅務部門主要利用小企業會計信息做出稅收決策,包括是否給予稅收優惠政策、采取何種征稅方式、應征稅額等,他們更多希望減少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差異;銀行主要利用小企業會計信息做出信貸決策,他們更多希望小企業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準則制度提供財務報表。為滿足這些主要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本稿減少了職業判斷的內容,基本消除了小企業會計與稅法的差異。
和企業會計準則合理分工與有序銜接相結合小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會計準則雖適用范圍不同,但適應小企業發展壯大的需要,又要相互銜接,從而發揮會計準則在企業發展中的政策效應。為此,本稿要求,對于小企業非經常性發生的、甚至基本不可能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一旦發生,可以參照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執行;對于小企業今后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或者因經營規?;蚱髽I性質變化導致連續3年不符合小企業標準而成為大中型企業或金融企業的,應當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小企業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時,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 —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與小企業會計制度相比主要變化
與小企業會計制度相比,本稿在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及財務報表列報方面作了以下主要調整:資產方面,不要求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資產實際損失的確定參照了企業所得稅法中有關認定標準,取消發出存貨后進先出法,長期股權投資統一采用成本法核算,規定了與所得稅法相一致的固定資產計提折舊最低年限以及后續支出的會計處理方法。
負債方面,要求以實際發生額入賬,利息計算統一采用票面利率或合同利率。
所有者權益方面,資本公積的核算內容基本僅為資本溢價部分。
收入方面,采用發出貨物和收取款項作為標準,減少關于風險報酬轉移的職業判斷,同時就幾種常見的銷售方式明確規定了收入確認的時點。
財務報表方面,考慮到小企業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對現金流量表進行了適當簡化,在附注中增加了納稅調整的說明。
同時,本稿在體例上也作了相應調整,由正文和附錄兩部分組成,正文部分具體規定小企業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的基本要求,附錄部分包括“會計科目、主要賬務處理和財務報表”、“主要會計事項分錄舉例”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