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管好資產,是政府、軍隊各級職能部門的重要職責。推行資產預算管理方式,對于克服當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軍隊資產的使用效益、向資產管理要保障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創建適應資產預算管理的管理體系,是實現資產預算管理、向資產要保障力的必要途徑。文章就預算管理資產的意義以及構建預算管理體系的方式等問題作了一些理論探索。
關鍵詞:資產;預算管理;途徑
推行資產實行預管理,其實質就是要求各級部門在核算管理存量資產時,也要像管理預算經費那樣,實行動態管理,即對整個存量資產的增減變化情況進行預算控制,全程管理,增加、處置資產一律要先申請預算再增減。對資產實行預算式動態管理,這在全國都是一個新課題。其具體操作是擺在所有資產管理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一、推行資產預算管理對于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具有重大意義
對資產實行預算管理,是當前國家、軍隊資產管理現狀的客觀要求,是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的一個重要舉措,對于管好、用好資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控制資產的重復購建
對資產實行預算管理的核心是:沒有通過編制預算方案并經財務審核批準的資產項目,事業單位不能購建。這就要求想購建存量資產的單位,要預先編制項目申報計劃,待同級黨委、上財務同意后方可實施;嚴格按預算購置資產,超過預算的不能購買;以前已經有的資產在未報廢之前不能重復購建。采用這樣的管理模式后,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經費出口,預防資產重復購建的現象發生。
(二)有利于發揮閑置資產的作用,節省開支
大部門單位購建資產,一般要先入庫上賬后,慢慢使用,尤其像營房、軍訓部門方面的一些耐用品,換一次用幾個月甚至幾年,庫里必須有備用貨,當存在庫里的資產沒有使用時就閑置了。實行預算管理后,各項資產的閑置情況在賬面上一目了然,沒有用完就不能新購。這樣就能有效地發揮已有資產的作用,有利于節省開支。
(三)有利于控制資產流失,杜絕浪費,充分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
資產實行預算管理后,購進、處置不僅要經預算批準,而且都應有登記,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只管經費出口、不管資產去向、誰用都可以的怪現象出現了。預算管理后,誰領用誰簽字,用后再歸還,不能再利用的要申請處置報廢,并且要有報廢產品的殘值收入入賬,做到賬、物相符。這必將有效地控制單位資產流失,杜絕浪費,從而充分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益。
二、當前存量資產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各單位的資產應該說大都為單位建設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但存在的問題也是比較明顯的。
(一)資產的增加與處置沒有標準和預算限制
現在各級部門增加資產沒有標準限制,想添加什么資產相當隨意。其客觀原因是,上級或本級財務或本級黨委沒有明確各級各部門資產的標準限制;另外資產的處置不經財務評估,相當隨意,導致資產的流失。
(二)重購建,輕管理
很多單位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購建資產時“一支了之”的情況,即錢花出去了,經費賬上也記錄了,但資產發揮的作用如何,卻無人管了。由于沒有經過預算審核把關,甚至有的新構建資產也閑置起來了,造成經費的極大浪費。
(三)缺少計劃性,存在重復購建的問題
由于未實行預算管理,有許多單位存在只購入不入賬的情況。當單位換領導后,由于不了解情況,又去購買同樣的物品,使單位的經費沒有花在應該花的項目上,造成重復構建、盲目性的資金浪費。
(四)存在資產閑置、流失的問題
由于不是預算管理,許多單位對資產的購建沒有計劃性,資產增加的隨意性很大。這不僅給軍隊資產造成損失,而且嚴重影響單位資產的使用效益。
三、創建資產預算管理體系,努力提高資產的保障力
任何管理,都需要一些有效的辦法,才能管出好的效果來。對資產實行預算管理,這是我國自有資產管理規章以來一個開創性的新舉措。但要真正實行起來,對于各級資產管理部門而言,這又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系統工程。與用“貨幣”計價的經費核算管理相比,量大,種類繁多、麻煩也多。因此,要想對資產進行有效的預算管理,必須建立一套適應資產預算管理的方法體系。
(一)建立適應資產預算管理的運行機制是提高資產保障力的體制保障
管理是人在進行,而人又需要在一種有效的機制里才能施展管理才華。尤其是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必須是從上到下機制運轉正常,各單位的管理人員才可能進行有效的管理。因為,行政事業單位存量資產購建后,不需計提折舊,即不要求收回投資,需要購建時,向上級申請撥款或單位自籌就可以了,購建完畢,交付使用,這項任務就完成了。不像企業那樣,要進行折舊、維護與收回投資的管理。所以,要是上級撥款單位或本級主管領導不督促記賬,所購建項目也就自然是“一支了之”了。
為此,應實行上級監管與本級自管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從上級監管部門看,一是要定期檢查與經費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情況;二是對上級撥款購建的資產,應實施定期呈報制度,要求受款單位要定期上報所構建資產的變動情況,日常管理以本級財務為主,以此督促受款單位對所購建的資產進行連續、完整、系統的核算管理。對本級自籌購建的資產項目,由本級財務負責,本級主管領導督促管理,以預防管理盲區的出現。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資產的流失。
(二)將資產的管理完全納入財務預算管理的范疇是提高資產保障力的經濟保障
開支經費報預算,大家都習慣了。而購建存量資產項目,要求編報預算,很多資產管理部門的領導及管理人員都不適應。但為了向資產要保障力,不適應也得努力去做。凡是未編報預算的資產購建項目,除有非常特殊的需要外,應一律不撥給經費,以確保項目建設與經費劃撥審批的嚴肅性,克服資產購建的隨意性,從而提高經費使用的有效性。
(三)建立資產經費一體化管理體系是提高資產保障力的重要途徑
由于資產大量的管理工作在基層,而經費管理權在財務,在實行資金集中管理后,事業部門、基層所能記的就是資產。可實際情況是,資產使用部門卻沒人登記資產的變動情況。因為事業部門、基層沒有構建起適應資產預算管理的體系。上級應組織力量開發適應部門、基層進行資產預算管理的系統,建立起由財務把預算審批關、部門、基層登記資產變動情況的管理機制,為各級實施資產預算管理創造前提條件。
為了實現資產預算管理的目標,這個系統至少應具備“編配標準精細化、預算編審自動化、資產編碼科學化、資產賬目登記正規化、資產處置規范化、數據管理實時化和日常管理可視化”的資產管理目標。
四、實行資產預算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一)管用結合,編配標準明確原則
當前行政事業單位出現的資產浪費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用不管,用壞就賣,損壞不賠;各項資產該有多少(比如辦公用品)沒有標準限制。給各資產使用單位制定合理的資產編配標準,已成為當前提高資產使用效益的當務之急。只有具備了資產限量標準,才能杜絕隨便買的現象發生。
(二)集中招標采購、財務、事業單位共管原則
各項物資的采購,國家早就要求招標采購。其目的是為了把有限的經費真正用在單位建設上,堵塞漏洞,預防犯罪。對資產實行預算管理后,采購回來的物資、財務部門從經費、物資上分別上賬,同時要求資產使用部門也要登記資產賬,并定期與財務核對,形成財務與事業部門共管的局面,這就比較容易堵塞漏洞,防止資產的流失。
(三)資產計量堅持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就是只要是當期已經發生的資產購建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支付,都應當記入當期購建資產的成本;凡是不屬于當期資產購建所發生的費用,即使款項已經支付,也不能記入當期購建的資產中。各級資產購建使用部門,只有堅持用這一原則來計量存量資產,才能準確反映所購建資產的實際成本,防止“轉移性支出”的發生,確保經費真正用在必須購建的資產項目上。
(四)核算堅持實際成本原則
實際成本是指采購資產時實際發生的支出,它有客觀依據存在,便于核查。各級在購買資產、支付款項后,應一律按實際成本計量,不該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