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首先闡明了實施新會計準則的意義以及新會計準則的變化,重點研究了新會計準則的變化對企業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意義;變化;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中國經濟正向著市場化、國際化方向快速發展。為更準確地為投資者、債權人及社會公眾提供相關、可靠的會計信息,完善市場經濟下的資本市場的運行,財政部發布實施新會計準則。
1 會計準則的概述
我國的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基本準則,二是具體準則,三是應用指南。基本準則是最大的原則,是準則中的準則,也是在起草具體準則時必須遵循的準則,它駕馭著所有具體準則。在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的基礎上,發布了會計準則應用指南,對會計實務中一些要點、重點和難點進行了規范,屬于操作層面的規定。這三部分共同構成了中國企業會計準則體系。
2 實施新會計準則的意義
2.1 有助于維護市場經濟秩序及保護社會公眾利益,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新會計準則著眼于提高會計信息透明度、保護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則。新準則對現行的財務報告披露要求進行了全面梳理和顯著改進,創建了較為完整的財務報告體系,對會計信息披露時間、空間、范圍、內容等的全面系統規定,大大提高了企業會計信息透明度,有效地維護了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知情權,推動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經濟秩序。
2.2 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制定一套高質量的會計標準,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高資本市場投資價值。對于增強資本市場的活力和吸引力,充分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新會計準則的變化
3.1 基本準則方面
對基本會計準則適用范圍及財務報告目標的修改。首先是對適用范圍的修改,原基本準則第二條規定“本準則適用于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所有企業,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投資企業應當按照本準則向國內有關部門編報財務報告”,其適用范圍包括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的中國投資企業,新準則調整為“本準則適用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企業”;其次是對于財務報告的目標進行了修改。原準則對會計目標的規定是“滿足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需要”,新準則指出,財務會計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
3.2 具體準則方面
(1)《債務重組》準則的調整。新的《債務重組》準則重新界定了債務重組的定義,定義中強調了“讓步”的概念,新準則明確了只有在“債務人發生財務困難的情況下”的前提條件,才可以對獲得債務的讓步確認為債務重組收益和損失。(2)《所得稅》準則的調整。目前所有的A股上市公司,所采用的所得稅會計方法只有應付稅款法或納稅影響會計法。但是,新準則將規定采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這將改變所有企業的所得稅費用,并導致凈利潤的改變。(3)《資產減值》準則的調整。按照新準則,“存貨跌價準備”、“固定資產跌價準備”、“在建工程跌價準備”和“無形資產跌價準備”,從2007年開始,計提后不能沖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后,再進行會計處理。(4)《存貨》準則的調整。新準則中,取消了存貨流轉的“后進先出”法,主要考慮成本流與實物流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一致的。同時新準則規定允許為生產大型機器設備、船舶等生產周期較長的資產所借入的款項所發生的利息資本化,計入存貨價值,而不再計入損益。(5)會計處理的調整。企業合并會計處理方法的調整,新準則中明確了企業合并的概念,對企業合并進行了分類,將企業合并分為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與非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兩大類,規范了企業合并會計處理的基本原則,對企業合并過程中發生的與合并相關的費用的處理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并對企業合并的披露進行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