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府會計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適應政府財政體制改革的需要
隨著部門預算和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的深入,客觀上要求將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單位會計統籌考慮,構建一體化政府會計。只有明確了預算會計的分類,才可以明確各類會計核算的目的,才能根據其活動目的考慮其會計核算的特點并加以規范,以充分滿足各類會計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隨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收付實現制的局限性逐漸凸現。不能反映那些跨年度的大宗采購項目、當期雖已發生但尚未支付的部分資金,從而將導致預算資金結余不實;混淆經常性損耗和資本性支出,使政府資產管理和監督失控;不能揭示未來的承諾、擔保和形成的或有負債,政府的隱性負債和財政危機被掩蓋。收付實現制不能反映政府資金運動的全貌。
(二)適應政府公共職能轉變的需要
政府職能的轉變要求“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用人民的資金來管理國家的公共事務,包括對國有資產管理、債務管理和財政資金使用實施有效的管理和監控,而這些都離不開政府財務報告所提供的全面和準確的會計信息。而我國財政總預算會計實質上只是財政收支會計,核算內容主要是財政收支活動,沒有覆蓋全部會計要素,特別是在國有資產和長期負債核算及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不足。政府會計核算的內容,不能全面反映政府的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的整個財務狀況,對政府職能轉變的不適應性日益顯現,迫切需要改革。
(三)滿足政府績效評價制度的需要
政府財務報告應完整反映政府的財務狀況、運營績效和現金流量,這樣有助于滿足人民大眾等利益相關者的信息需要。政府財務報告不僅要反映預算收支,還要反映政府的資產和負債情況;不僅要反映當年預算政策的執行結果,還要反映以往決策產生的財務效應,這是政府進行決策和公眾了解政府績效的重要信息來源。而我國目前政府會計財務報告過分強調以預算管理為中心,只側重預算會計信息的披露,忽視了政府會計涉及的政府債權、債務、資產狀況等其他重要內容,遠不能滿足進行政府績效評價工作的需要。
二、進行政府會計改革的策略選擇
(一)界定政府會計主體,制定政府會計準則
我國一直以來沒有區分預算會計和政府會計。根據我國預算會計的特點,現行的預算會計不是完整意義上的政府會計,充其量只是反映預算資金流轉過程的預算執行會計。與西方國家的政府會計相比較,存在很大差距,可以說我國至今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政府會計。因此,從預算會計拓展為政府會計,不僅是改變名稱的問題,而是轉變整個預算會計觀念的問題。隨著我國政府會計的建立和完善,其會計規范必將從制度模式逐步向準則模式轉變。因此,科學界定政府會計主體范圍,并制定出一套結構科學、內容完整、先后有序、概念統一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政府會計準則是政府會計改革的前提。
(二)引入權責發生制,改革政府會計核算基礎
1、政府會計權責發生制改革總體設計。從世界范圍來看,在政府會計領域,推行完全的權責發生制的國家還是少數。目前我國正處于發展轉型時期,至今還沒有統一完整的政府會計準則,因而決定了現階段我國政府會計引入權責發生制應采用漸進式的方式:初級階段采用修正的收付實現制基礎,即原則上采用收付實現制,對某些特定業務則偏向于采用權責發生制基礎;改革中期隨著政府會計體系的完善和法律法規的不斷健全,逐步擴大權責發生制的核算范圍,最后實行完全統一的權責發生制。
2、政府會計特定業務會計核算基礎改革。(1)固定資產會計核算。對固定資產的購置成本進行資本化,并按權責發生制原則和持續經營的假設進行分期確認和分攤固定資產成本,建立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制度,設置“累計折舊”科目作為“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同時,在資產負債表中的“固定資產”項目下,增設“固定資產原值”、“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凈值”項目,以反映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這樣才能在成本中體現出固定資產的損耗程度,同時一些完全失去使用價值或早已不存在的固定資產能夠得以及時處理,從而使固定資產賬實相符。(2)社會保障會計核算。對于政府財政總預算會計,財政應按權責發生制預算要求,將社會保障需求本期應分擔的經濟責任列入年度支出預算;預算單位對未來社會保障需求應負擔的經濟責任,應按權責發生制原則列報當年支出。(3)長期負債會計核算。對政府長期負債核算,建議對直接債務和或有債務分別處理。對直接長期債務,如政府直接借入的各類債務等,建立還貸準備金,核算分攤的長期債務,并按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利息進行分期核算,從而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并全面反映政府財政債務的真實情況;對或有債務,如政府提供擔保的債務等,參照企業或有負債處理原則,增設“預計負債”科目,并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認“預計負債”并在報表中列支。
(三)擴大會計核算內容,完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
目前,政府的公共受托責任已引起廣泛關注。政府是一個社會管理機構,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實體,承擔著人民交付的財務管理職責,而現行預算會計制度不能提供全面、完整反映政府公共受托責任履行情況的政府財務會計報告。因此,適應財政管理改革需要,在引入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擴大政府會計核算內容,建立完整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如增加長期資產和長期負債的核算內容,提供實際執行效果與計劃比較信息,通過財務報表附注提供大量重要財務信息(如或有負債的說明)等,以便對政府績效做出正確評價,全面反映政府受托責任履行情況。
(作者單位:喻友志,軍事經濟學院襄樊分院基層財務系;肖亮,軍事經濟學院襄樊分院基層財務系;李濤,軍事經濟學院襄樊分院基層財務系;王紫瓊,軍事經濟學院院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