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當前國有企業普遍轉換經營機制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新形勢下,民營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從民營企業的性質和實際狀況出發,首先闡述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在內部會計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其次論述了加強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關鍵詞:民營企業;內控認識;內部會計控制
一、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薄弱問題分析
(一)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特點
首先,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受重視程度直接取決于企業主的態度。其次,以重要項目的內部會計控制為主。正如前面所述,大多數民營企業組織結構相對簡單,管理系統沒有大企業那么復雜,所以其內部會計控制目標主要是其確保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以及資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為主。因此主要是對現金、應收賬款、采購、資產管理、投融資等重要項目實施程序控制和人員控制。
1、會計基礎工作薄弱
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型民營企業,由于規模小、業務量少,尚未建立起規范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會計機構簡單,通常只設置出納和會計兩個崗位,而采購和應付款、銷售和應收款、成本核算等一般不單獨設崗。有的民營企業甚至根本不設置會計機構。某些大型民營企業雖然建立了會計機構,但由于企業對外部環境和經濟業務等的變化缺乏預見性而導致管理滯后,加之在經濟改革過程中對某些新出現的業務沒能制定出相應的處理程序和制度,導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健全的現象。民營企業會計基礎工作的不規范不僅影響了會計秩序的正常運行,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對企業經營管理和內部控制也產生了較為嚴重的消極影響。
2、會計賬目混亂
很多民營企業沒有嚴格按照國家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會計核算,會計處理存在著很大的隨意性,會計信息嚴重失真。還有某些民營企業沒有制定合理的賬務處理程序,不能按規定處理日常事項、定期結賬和進行財產清查,造成賬實不符,有些業務未及時處理,長期掛賬,重要的會計檔案如會計憑證、會計報表等沒有按規定裝訂成冊和妥善保管。由于部分民營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健全,致使會計信息失真、違法違紀的現象時有發生。其主要表現在: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設置賬外賬、亂攤成本、隱匿收入和利潤等。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失效嚴重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尤其在我國加入WTO以后,民營企業面臨著與國際、國內其他企業的激烈競爭,因此,建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民營企業發展的必然要求。
3、會計人員素質偏低
目前,很多民營企業在會計人員的任用上任人唯親,致使會計人員素質不高,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作用的發揮。大部分民營企業的會計人員由于只有簡單的會計常識,管理知識相對匱乏,在成本控制方面缺乏經驗和能力,無法根據企業的實際狀況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還有一些民營企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缺乏基本的會計知識,致使企業未能依據自身的財務狀況設計出相應的規章制度,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也被放置在一邊。
(二)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薄弱的原因
1、內部會計控制體系不健全
內部會計控制是對企業的整個經濟活動進行綜合、全面、連續、及時的監督和督促的過程。實踐證明,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管理的基礎,而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促進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的關鍵。《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試行)》規定: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實施負責。但當前一些民營企業對內部會計控制還沒有給與充分的重視,企業內部缺乏制衡機制;有的民營企業存在著成本費用核算不實、控制不嚴、控制體系不健全等問題。有的民營企業只通過壓縮差旅費、水電費、材料消耗費等來控制成本,而忽視采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的成本控制方法;只注重在生產過程中抓成本控制,而忽視從產品的設計入手將技術進步、成本控制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起來。
2、民營企業經營者的內部會計控制意識淡薄
目前許多民營企業都選擇了家族式管理模式,即企業由一位強有力的人物作為統帥,實行高度集權化管理。這種以家長制為核心的家族模式狀態下的民營企業,其內部的現金管理制度,稽核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會計制度殘缺不全,即使有其中的幾項制度,也只是流于形式,未被認真執行。而某些民營企業的會計人員又是與企業所有者有親緣關系的,他們有時不僅不會為企業的發展提出合理的內部會計控制建議,反而會為企業建立和實施有效的內部會計制度設置障礙,以確保自身的利益。
二、加強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對策
(一)完善稅收政策,建立起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部分民營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通過逃避納稅來增加財富的意識較強,而民營企業逃稅現象的一個深層次原因是當其進入發展階段后,就不再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因此,政府應從稅收政策調控上為民營企業的發展提供一個更公平的競爭環境;同時民營企業也應當注意收集,研究國家的各項政策規定,充分利用中央和地方賦予民營企業的權利,抓住機遇,使用合理,合法的方式,采取節稅措施,減輕企業稅負,著手從會計憑證、賬冊設置以及日常財務收支等方面做到規范化、制度化;同時對材料、工時、動力等健全定額管理制度,并建立健全分析、審核制度,以達到人、財、物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二)完善企業治理機制,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框架
民營企業要加強自身建設,規范會計基礎工作,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首先,走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要進行產權制度創新,向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轉變,成為具有現代化企業制度特征的公司,至于條件尚不成熟的民營企業,要按市場規律辦事,實行科學的內部管理,提高企業自身的整體水平。其次,轉變用人觀念,完善用人機制,提高會計人員素質。民營企業一定要舍棄任人惟親的陳舊觀念,建立科學的用人機制,廣納賢才。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和發展需要,引進業務熟練的會計人員,強化對現有會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同時加強信息化和專業化建設,全方位地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三)提高經營者依法經營的意識
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的顯著特征就是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雖然理論上可以從兩方面對經營者實施控制,一方面是以資本市場、產品市場及法律規章制度為主體的外部控制,另一方面是以董事會為主體的內部控制。但理論和實踐均已證明,外部控制不能取代內部控制,因為董事會是公司內部控制系統的核心。對內部會計控制而言,一個積極主動的董事會是相當重要的。目前,我國很多民營企業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會、監事會,聘任了總經理,但在實際工作中,董事會在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誤區,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并未建立。加強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必須加強董事會的建設,加強對投資者和經營者的政策法律宜傳和培訓,提高經營者依法管理的能力。董事必須具備優良的品格和較強的專業勝任能力,內部董事和外部董事的比例要適當。同時,董事會還應下設由不同董事組成的委員會,如審計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委員會等,直接指導企業內部相關工作敦促管理人員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并將內部審計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評價結果作為考核經營者業績的一項重要指標。
參考文獻:
1、趙奇.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及對策[J].財政監督,2009(2).
2、何玉英.對強化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探討[J].經濟師,2006(8).
3、張旭萍.我國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探析[J].財會月刊,2006(12).
4、李桂芝.論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5、王成忠.淺析民營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齊魯珠壇,2006(5).
(作者單位:陜西大都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