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主動性風險預算的內涵
主動性風險預算是一種主動性風險配置技術,它根據投資方案所要達到的風險收益特征,事先設定所能承受的平均風險水平,然后在投資過程中,根據市場的變化,將主動性風險配置于不同的投資機會、資產類別或者風險因子,使主動性風險水平保持在預算范圍之內的過程。
二、主動性風險預算的投資組合策略
在資產管理領域,投資管理分為主動管理和被動管理。主動式投資管理試圖通過主動偏離基準組合來獲得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的投資收益。主動偏離基準是基于戰勝基準的預期,然而,主動偏離的直接結果形成了主動性風險。被動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主動性風險,但同時也放棄了獲取超額收益的機會。如何融合被動管理低風險、長期收益穩定和主動管理具有獲取超額收益機會的優勢,從而在降低主動性風險的基礎上,獲取較為穩定的投資收益,這是主動性風險預算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核心——衛星”投資組合策略是實施主動性風險預算管理選擇的較為理想的投資組合策略。
三、主動性風險預算的風險管理工具
(一)資產配置管理模塊。資產配置管理是給出期望收益率和風險等約束條件下,給出資金在各類資產之間的投資比例,在權衡每一個資產配置以后,從中選擇滿足自己要求的最優資產配置。該模塊可以把Markowitz 均值—方差模型、VaR約束的均值—方差模型、CPPI模型、TIPP模型等應用于資產配置管理,包括總體資產最優配置、債券資產最優配置、股票資產最優配置。
(二)市場風險管理模塊。市場風險管理主要采用受險價值VaR分析工具。VaR的計算采用歷史模擬法、蒙特卡洛模擬法、Risk Metrics法。VaR模型是在正常市場條件下,利用歷史數據預估未來價格的波動,然而,當市場遠離正常狀態時,資產價格的關聯性被割斷,這使得無法使用VaR來有效衡量此時的市場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則采用壓力測試作為補充。另外,VaR模型存在諸多不同假設條件及參數選擇的問題,存在模型設計的風險,為了確保風險測量模型的精確性,采用返回檢驗驗證模型的可靠性,并根據計算偏差對模型進行適當的修正。
(三)多因子風險模型分析模塊。該模塊對一些可能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在因素層面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通過橫截面回歸的顯著性檢驗,尋找決定收益率的關鍵風險因子,主要采用單因素CAPM模型、Fama-French三因素模型、自定義的多因素模型。利用該模塊可方便地創建新的自定義因素,并對任意組合進行基于風險模型的風險分解,計算各種因素的邊際風險,并為調整組合成份、優化組合以及組合構建提供依據。
(四)流動性風險管理模塊。流動性風險是指資產在市場中變現所遭受的損失以及由此帶來的成本,該模塊采用一些流動性的度量指標,如組合集中度、組合變現能力、換手率、沖擊成本率、價格相關系數、成交量相關系數、交易活躍度、組合流動性VaR等對基金投資的流動性風險進行監控,保持基金資產的流動性。
(五)債券風險分析模塊。對于債券及其組合,除了計算方差、標準差、半方差、Beta系數、相關系數、受險價值(VaR)等指標外,還計算債券特有的指標,如內部收益率、Macaulay久期、調整久期、局部久期、凸性等。該模塊還通過對市場利率的判斷等因素,采用利率情景發生器、利率情景庫,基于情景分析、利率期限結構技術對債券組合和個券進行利率風險管理。
(六)績效評估模塊。業績評價是投資管理過程的重要環節,主要是對基金收益與風險的諸多因素進行詳盡的分解,并據此對投資過程進行反饋和控制。包括風險調整收益分析和收益歸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