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州電力局 王惠聰
今年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了《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并規定該規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圍內施行,鼓勵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業執行。這是繼2001年財政部發布《企業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后,我國在企業內部控制領域實現的管理理念的重大突破。
在資本市場日益發展的今天,財務舞弊和會計造假案件的不斷發生,不僅損害了投資者利益,也嚴重沖擊了資本市場的正常秩序,而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則是導致企業經營失敗并最終鋌而走險、欺騙投資者和社會公眾的重要原因。為此,許多國家通過立法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內部控制日益成為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入門證”和“通行證”。電力企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具有資金量大、經營環節多、客戶群體復雜多樣的特點,國家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進行電力設施建設,如果企業管理松弛,內部失控,則不僅浪費資金,達不到投資效果,也極易滋生違法犯罪現象。因此,電力企業加強內部控制建設,防范經營管理風險,既是化解外部壓力也是強化內在管理的需求。
筆者以為,加強電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其關鍵性因素有如下幾點:
一、轉變思想。加強企業內部控制,首先應該從內部控制就是會計控制的認識誤區中走出來。會計控制是通過會計工作對經濟活動或資金運作進行指揮、調節、約束和促進,使其按既定目標進行的過程,具體表現為對成本、資金和利潤的控制;而企業內部控制則包括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監控等五個方面。會計控制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表現為對具體財務指標的控制;而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完全表現為財務活動,還表現為一些非財務活動,如企業戰略、服務質量、風險控制等。會計控制從線上實施對經營風險的控制,而內部控制則是從面上保證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涉及的控制范圍更廣、環節更多,它不僅僅是會計人員的事情,它還力求通過全員、全過程的控制,達到風險管理的目的。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外部環境的變化,單純依賴會計控制已難以應對企業面對的市場風險,因此會計控制必須向內部控制實施有效的轉變,這是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前提性因素。
二、理順內部管理流程。和其他企業一樣,電力企業的經濟活動由兩個方面組成,一是企業所有人員的業務和管理行為,另一是企業的資金運動,兩者相互結合構成公司經濟活動的整體。電力企業內部控制從人員行為控制和資金運動控制兩個方面,確定行政、資金、資產、成本、電費、投資等管理流程,抓住關鍵環節和風險控制點,貫徹內部牽制和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對企業的每一種經濟業務,對所有經辦業務的部門和人員提出具體的要求,并盡可能細化,不僅落于紙端,形成制度,而且要剛性化的組織實施,這是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基礎性因素。
三、貫徹成本效益原則。推進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性工程,在制定、應用、評估等環節都需要付出高額成本。要實行有效控制,降低控制成本,就要改進控制方法和手段,提高效率,以確保會計、信息和傳導機制的暢通。浙江省電力公司按照國家電網公司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的發展思路,走組織構架扁平化、經營管理專業化、資源管理集約化之路,有利于實現機構的精簡、資源的優化配置、風險的集中控制,符合內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則,這是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戰略性因素。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信息系統建設在內控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ERP軟件的開發與實施達到對業務流程的控制,是確保內控體系有效運轉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浙江省電力公司SAP軟件的應用已經比較成熟,通過FI、CO、PS、AA、MM等模塊的開發,以及SAP與營銷技術系統的接口,涵蓋了電力企業絕大部分的業務流程,建立了統一的內控平臺,使信息溝通更為順暢,為業務流程實施實時控制和分析打下了良好基礎。但這僅僅是開始,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諸如系統的維護、員工的培訓等等,都需要我們繼續下大決心、化大氣力去完成,這是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技術性因素。
五、提高制度執行力。內部控制體系的有效執行是確保內部控制發揮作用的關鍵。“中航油”神話的破滅再次告訴我們,如果把內部控制建設比作一場戰役,內部控制體系的制訂僅僅是一場“攻堅戰”,而內控體系的貫徹實施才是真正的“大決戰”。為確保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執行,企業需確立一個權威部門來監督內部控制制度的實施,并通過績效指標來檢測內控制度的有效運行,在實施過程中抓好“三個結合”,即實現實時測評和缺陷整改相結合,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相結合,多級復核和內部考核相結合,將企業內部控制落到實處,這是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關鍵性因素。
這五個因素互相聯系,互相滲透,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加強內部控制建設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風險管理為導向,以相關管理制度建設為基礎,以電力行業管理為特色,始終為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目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