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定于7月1日起實施的我國首部《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簡稱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擬延后至2010年1月1日起實施,這是財政部會計司副司長劉光忠日前在由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主辦,中天恒會計師事務所協辦的“應對危機———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2009春季高峰論壇”上透露的。神華集團、中糧儲等120多家企事業單位負責人出席了這次高峰論壇,與會專家和國內大中型企業代表幾乎不約而同地都談到一個題目,就是在當前嚴酷的經濟危機形勢下,企業如何加強內部審計,順利度過危機。
此前,根據基本規范要求,從今年7月1日起,所有中國境內上市公司都必須在每年年底編制并披露內控自我評價報告,聲明本單位內部控制是否有效。但在調研中發現,一些上市公司對能否按期、高質地實施內控規范體系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擔憂,主要表現在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擔憂、對中小企業執行成本的擔憂、對國內企業管理水平的擔憂等方面。
考慮到當前宏觀經濟較為困難的不利影響,同時也為給企業留有較長的準備期,在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后,擬將實施時間延后至2010年1月1日。計劃首先在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的國內上市公司實施,此后再視情況變化穩步推開。“具體實施時間和實施范圍,尚未有定論,還需廣泛聽取各方意見,還需要同有關方面進一步研究論證,相信不久之后會有答案?!眲⒐庵艺f。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企業積極開展內部控制評審是當務之急,這是我國大多數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敝刑旌銜嫀熓聞账偨浝砝钊脖硎?。他認為,基本規范將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內容列入內部環境,把內部審計機構健全與否作為衡量一個企業內部控制是否健全的一項標準,這對加強中國內部審計將起到推動作用。在本次論壇上,中天恒推出了3C內控評審操作標準及信息系統,該系統是基于基本規范的風險導向內控評審信息系統,具有以預設的關鍵控制點為中心,實現記錄、發現、缺陷的層層匯總和篩選,實現對缺陷改進的追蹤和記錄等特點。
李三喜認為,內部控制評審工作離不開定性與定量的分析與計量,要使評價結果更精確、符合實際,必須有強大、健全的信息系統作強有力的支持。為此,應加快嵌入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的建立,建立信息數據系統作為量化風險評估支持,以信息系統支持內部控制評審工作開展。
據了解,經過兩年多的攻堅努力,去年6月28日,財政部、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聯合發布了基本規范,同時公布了系列企業內控配套指引征求意見稿,標志著我國內控規范體系建設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我國企業內控規范體系的框架結構,主要由一項基本規范、系列應用指引、評價指引和審計指引構成。
國資委收益管理局局長劉德恒表示,在這次危機中一些企業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是照本宣科建立的,有關的政策和流程沒有緊密結合企業的實際,更缺乏用“心”去執行內控。要使內部控制有效,首先應當建立適合企業實際的內部控制體系,而不是引進“千篇一律”的管理流程。(李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