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是人民幣國際化邁出的重要一步。人民幣國際結算有助于中資商業銀行提升競爭力、獲取新客戶、拓展收入來源,但銀行也面臨系統調整、相關制度和流程缺失等挑戰
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上海市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東莞4城市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此舉引發了各界的廣泛關注。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今年初即對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國際結算進行過深入的專題探討,今天,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做客“首席觀點”欄目,結合其研究成果,為我們重點分析人民幣國際結算的重大意義與現實挑戰。
人民幣國際結算已經具備良好條件
記者:此次金融危機引發了對改革當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隨之日益高漲。近期國務院決定開展人民幣國際結算試點,此舉與人民幣國際化有何關系?
連平:通常貨幣國際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本幣在一般國際經濟交易中被廣泛地用來計價結算;第二層次是本幣在外匯市場上被廣泛用作交易貨幣;第三層次是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的主要貨幣之一。如果本幣廣泛地用于計價結算,那么,該幣將有可能逐漸地成為外匯交易的主要對象貨幣。如果本幣被廣泛用于國際交易,那么,該幣就可能成為政府干預外匯市場時買入外匯的對象貨幣,其結果是本幣成為儲備貨幣。因此,本幣用于國際結算是貨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盡管政府在本幣國際化進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貨幣國際化的進程主要由市場力量決定,即便政府想推動貨幣國際化,但如果本幣對非居民沒有吸引力,貨幣國際化也是難以實現的。例如,上世紀80年代過后,日本政府一直希望推廣日元國際化,可是自上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日元國際化程度反而趨于下降。2008年,我國經濟總量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三位,對外貿易總量穩居世界第三位,貿易依存度達60%左右,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資超過900億美元,說明我國的經濟開放程度已相當高。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開放深度及廣度的進一步擴大,必將產生人民幣國際化的市場需求,這種需求目前已部分地從邊境貿易和地下交易中反映出來,而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初級階段。
記者:在您看來,當前人民幣國際結算是否已經具備相關條件?
連平:我認為目前我國已初步具備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的良好條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居民和非居民對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有明顯需求。本國居民在對外交往中自然愿意使用本幣,但通常只有非居民對本幣的接受程度比較高,愿意在經濟貿易交往中使用本幣作為結算幣種,本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才可能成為現實。我國目前的對外貿易規模已相當大,2008年進出口總量高達2.56萬億美元,邊境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計價結算的需求日益發展。當前,對使用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需求較大的境內外企業主要有以下六類:具有選擇結算幣種和定價能力的境內進出口商;希望從人民幣升值中獲取收益的境外出口商(向我國出口);母公司在境內、在東亞和東南亞區域有直接投資的中資企業;母公司在境外、在大陸有一定投資規模的中資企業;母公司在境外、在大陸有相當規模的投資、人民幣收入達到一定規模的外資企業;母公司在境外、在大陸境內設有地區總部的企業。
其次,人民幣匯率和我國通脹率較為穩定。非居民對本幣計價結算的需求首先取決于對外經貿活動規模的擴大,其次是本幣(一般是指與美元的)匯率與通脹率的穩定。如果本幣匯率經常變動,特別是貶值,那么,該貨幣就不會有吸引力。如果一國通脹率較高,無論是從貨幣購買力下降還是可能產生貨幣貶值預期看,非居民采用該貨幣用于國際貿易的計價結算的需求將明顯減弱。2005年匯改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保持了穩中有升的態勢,展望未來,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平穩較快增長,人民幣將基本處于這樣一個平穩升值的狀態。與此同時,盡管2008年近6%的CPI漲幅較往年偏高,但仍屬可控,且在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未來逐步回落的趨勢已經基本確立。穩定堅挺的匯率和低位運行的通脹率十分有利于推行人民幣國際結算。
第三,我國金融市場較為發達并逐步開放。本幣用于計價結算的結果是非居民在本國銀行中持有的本幣賬戶存款額的變動。以對外貿易為例,如果本國的貿易收支為順差,非居民的本幣存款會減少,由此產生在國內金融市場上融資的需求。反之,如果出現收支逆差,非居民的本幣存款就會增加,由此會產生投資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金融市場如果較為發達,并且非居民在市場上可以自由地進行資金交易,那么,本幣作為計價結算貨幣的吸引力就會大大增加。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投資領域不斷擴展,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期貨市場等金融市場獲得了長足的發展,這就為非居民的實業投資和金融投資提供了便利。展望未來,我國的金融市場將進一步趨于開放。如果允許非居民人民幣賬戶在境內實行直接投資和委托銀行在境內進行理財,則近期內人民幣對非居民的吸引力就相對較大。
人民幣國際結算具有十分重大的積極意義
記者:對于企業層面和宏觀經濟層面,人民幣國際結算有哪些積極的意義呢?
連平:企業是人民幣國際結算的直接受益者:第一,有利于有效規避匯率風險;第二,有助于營運成果清晰化;第三,節省了企業進行外幣衍生產品交易的有關費用;第四,節省了兩次匯兌所引起的部分匯兌成本;第五,加快結算速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而就宏觀經濟層面而言,其積極作用則體現在:一是有利于加強我國對外經濟、貿易和投資往來,促進我國經濟更好地融入世界經濟。二是有利于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三是有利于促進國際貨幣體系多極化發展。四是有利于促進我國金融業的發展與開放。五是有利于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六是有利于增強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金融資源配置能力。七是有利于打擊境內外地下非法人民幣與外幣交易。
記者:那么,對于中資商業銀行又會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呢?
連平:如果人民幣可以用于國際結算,則商業銀行將會獲得新的業務發展空間,而中資商業銀行將是最大受益者,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有利于中資銀行競爭力的提升。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背景下,如同外資銀行一樣,中資銀行在本幣結算中的相對優勢將明顯優于外資銀行,因為中資銀行具有資金實力強大,清算系統發達和經營網點廣泛的諸多優勢。若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充當計價和結算的比例越來越大的話,中資銀行的人民幣國際結算量會相應增加,結算網絡會逐步延伸到國際,并帶來許多派生的業務,增加新的盈利機會,這將有助于其自身競爭力的提升。
二是有利于中資銀行海外分行的發展。目前,中資銀行在海外開設的分支機構已逐步增多,主要提供以美元為主的各類銀行服務,但在當地的業務拓展情況不盡令人滿意。如果中資銀行海外分行可以開展人民幣的國際結算業務,就擁有了外資銀行所不具備的獨特競爭優勢,進而帶動其匯兌業務等收費業務以及融資業務的發展,這將有利于它們在海外的逐步壯大。
三是可以享受人民幣清算行的好處。隨著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使用范圍的擴大,外資銀行也可以從事這項業務,則中資商業銀行就將承擔起人民幣清算行的角色,如同美國的商業銀行成為美元的結算行一樣。這不僅會促進中資商業銀行業務收入的增加,而且會提升中資商業銀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形象和榮譽度。
四是有利于獲取新的客戶資源。如果人民幣可以用于國際結算,有這種需求的企業(上述分析中列示的企業)都可能成為中資商業銀行的客戶。尤其是某些大型的境外企業隨著與國內企業的經濟往來越來越密切,在國內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對用人民幣進行國際結算的需求量也會隨之擴大,以前這些企業與外資銀行合作密切,與中資銀行的合作機會不多。鑒于中資商業銀行在這項業務上的相對優勢,若中資商業銀行開始開辦該項業務,則與這類企業的合作前景廣闊,中資商業銀行可獲取很多新的客戶資源。
五是增加收費業務收入,改善中資商業銀行的業務結構、收入結構和盈利模式。如果商業銀行開辦此項目業務,不僅會增加結算收入和匯兌收入,而且還會增加由結算業務衍生出來的其他業務的收入,如融資業務收入以及賬戶維持費、清算費、咨詢費等中間業務收入。中間業務收入的增加有利于中資商業銀行改變比較單一的收入結構,實現收入結構的多元化,促進商業銀行業務結構的調整和盈利模式的優化。
但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對中資商業銀行也將帶來新的挑戰。一是中資商業銀行的現行國際結算系統不能適應新的業務要求,需做相應的調整。中資商業銀行的系統按本外幣分成兩大系統,國際結算屬于國際業務系統,不能做本幣業務。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需要對系統進行修改和調整以適應業務運作需要。二是相關的制度安排和管理流程缺失,需要加以研究確定。包括需要對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涉及到的結算管理制度、財務會計制度和海外行管理等有關制度以及相關的業務流程和考核機制做相應的調整、補充和完善。但經過深入調研發現,上述系統的研究開發和相關制度的研究確定均不存在障礙,一旦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的制度安排明確,商業銀行可以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內,根據監管要求開發出相應的系統和建立相關的制度和流程。三是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后,監管當局必將強化合并報表后的監管,要求中資銀行加強對海外分支機構的風險管理,這將考驗中資銀行合并報表后的綜合風險管理能力。
正視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給監管和政策帶來的挑戰
記者: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涉及到人民幣經常賬戶境外可兌換即對非居民的可兌換,由此也會產生包括人民幣境外債權債務、外匯管理、國內外清算安排以及貨幣政策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對于如何處理這些問題,您有哪些建議?
連平:首先,我認為需要妥善安排海外人民幣債權的運作渠道。海外人民幣債權運作渠道的安排關系到能否有效管理境外人民幣市場及交易的問題。由于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后必然出現的人民幣海外持有現象,如制度安排和監管設計上未對此有充分的考慮,極有可能出現一時被動和管理滯后的局面。因此建議在人民幣走向區域化的初期,應該適當抑制海外人民幣市場的發展,以便為我國央行逐步熟練地掌控海外人民幣市場和交易贏得時間。在起始階段應當規定,對人民幣用于國際結算后形成的海外人民幣債權債務的處理上遵循以下原則,即海外人民幣資金可以按照規定的渠道使用和投資境內市場,即用于向中國進口的支付、對中國境內直接投資、就地兌換成其他貨幣以及委托存款銀行開展代客理財業務投資中國境內金融資本市場。
其次,我建議監管調控與統計監測必須及時跟上。一是應調整監管的著力點,將長期以來以外匯以及外匯收支作為監管內容的管理框架轉變為以跨境資金流動為監管內容的管理框架,從制度安排及監管設計上將人民幣的跨境流動以及境外資產負債納入監管監測體系并作為重要的監管內容。二是應增強央行對本外幣市場聯動的分析、預警、預測以及快速反應能力。三是設計科學合理的清算渠道和統計監測體系。
連平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經濟學博士、金融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金融學會理事、中國世界經濟學會理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商業銀行發展戰略與組織結構、匯率理論與政策、離岸金融制度與政策、宏觀經濟與世界經濟等。